共坐高斋夜,萧然息众喧。
月中星尽隐,竹下露偏繁。
久厌时人语,今逢长者言。
非因怜夙好,何自顾柴门。
共坐高斋夜,萧然息众喧。
月中星尽隐,竹下露偏繁。
久厌时人语,今逢长者言。
非因怜夙好,何自顾柴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高斋,与世隔绝,内心宁静的场景。月光如水,星辰隐匿,竹林间露珠晶莹,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聆听智者话语的渴望和满足。"久厌时人语,今逢长者言",道出了诗人对俗世言语的厌倦以及对真知灼见的珍视。"非因怜夙好,何自顾柴门",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真正知己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于自己简朴生活的自我认同。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瑶田银海。浩色难为对。
琪树照人间,晓然是、华严境界。
万年松径,一带旧峰峦,深掩覆,密遮藏,三昧光无碍。
金毛狮子,打就休惊怪。
片片上红炉,且不可、将情作解。
有无不道,泯绝去来今,明即暗,暗还明,只个长不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