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南草枯向南树,吹作虔台冢旁土。
望帝思君君未归,啼尽赣江寒食雨。
纸钱湿烟飞不起,五父坟荒石无主。
几人江上共招䰟,瘴海青蝇吊泉户。
平原门下客刘生,沽得梨花一杯乳。
独洒西州泪数行,滴入泉台草根苦。
岭头孤儿望台哭,跽问道傍双石虎。
何处龙蛇绵上灰,浩浩东风鹧鸪舞。
虔南草枯向南树,吹作虔台冢旁土。
望帝思君君未归,啼尽赣江寒食雨。
纸钱湿烟飞不起,五父坟荒石无主。
几人江上共招䰟,瘴海青蝇吊泉户。
平原门下客刘生,沽得梨花一杯乳。
独洒西州泪数行,滴入泉台草根苦。
岭头孤儿望台哭,跽问道傍双石虎。
何处龙蛇绵上灰,浩浩东风鹧鸪舞。
这首诗《虔台寒食怨》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在虔台周围的哀伤景象,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凄凉悲痛的氛围。
首句“虔南草枯向南树”,以草木凋零的景象开篇,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衰败。接着“吹作虔台冢旁土”一句,将风与坟墓联系起来,预示着死亡的气息弥漫。随后,“望帝思君君未归,啼尽赣江寒食雨”两句,借用了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望帝思念亡妻的情节,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赣江寒食雨的描写,不仅渲染了清明时节的气氛,也增强了诗歌的哀愁色彩。
“纸钱湿烟飞不起,五父坟荒石无主”描绘了寒食祭扫的场景,纸钱随湿烟飘散,坟墓荒芜,无人问津,进一步强化了哀伤的主题。接下来,“几人江上共招魂,瘴海青蝇吊泉户”两句,通过想象江边人们共同祭拜亡灵的场景,以及青蝇象征性的悼念,展现了人们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平原门下客刘生,沽得梨花一杯乳”这一段,引入了一个虚构的人物刘生,他买来梨花酒祭奠,这一细节增添了诗歌的文学性和情感深度。最后,“独洒西州泪数行,滴入泉台草根苦”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西州洒泪,泪水落入泉台,草根为之苦涩,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痛苦和哀思。
“岭头孤儿望台哭,跽问道傍双石虎”描绘了一幅孤儿在岭头哭泣,对着石虎询问的画面,增加了诗歌的悲剧色彩。而“何处龙蛇绵上灰,浩浩东风鹧鸪舞”则以龙蛇灰烬和鹧鸪的舞蹈,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自然界的循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虔台寒食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的清明节主题诗作。
风鸣梧叶秋,夜静霜华泻。
丛生小山桂,幽馥入帘乍。
王郎发清兴,率尔携不借。
姑溪千里近,一棹指江汊。
青山月将满,采石帆应卸。
狂饮缅谪仙,高咏追小谢。
所惜故园侣,朋笺待君砑。
归期计重九,黄菊压新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