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寒不寒苔藓紫,霜落未落杨柳黄。
野鹰饥啸兽择肉,边马战摧乌啄疮。
兵氛甚恶寸心折,剑无恙,双毛苍。
极知三百六旬气月短,其奈二十五点更漏长。
雨寒不寒苔藓紫,霜落未落杨柳黄。
野鹰饥啸兽择肉,边马战摧乌啄疮。
兵氛甚恶寸心折,剑无恙,双毛苍。
极知三百六旬气月短,其奈二十五点更漏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画面,充满了荒凉与悲壮。开篇两句“雨寒不寒苔藓紫,霜落未落杨柳黄”通过对比苔藓和杨柳的颜色,表现出季节的过渡和自然界的冷艳。
接下来的“野鹰饥啸兽择肉,边马战摧乌啄疮”则展示了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与痛苦。野鹰在空中尖叫,寻觅着獠牙间的残肉,而边疆的战马因战斗而受伤,身上的伤口被苍蝇叮咬。
“兵氛甚恶寸心折,剑无恙,双毛苍”一句,通过对比兵器与自然景象,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心灵创伤。"兵氛"指的是战场上的阴霾气氛,而"寸心折"则是说时间在战争中变得格外珍贵,每一寸每一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剑无恙,意味着战斗的频繁与武器的磨损;双毛苍,则可能指的是战马的疲惫或者士兵头发的灰白。
最后两句“极知三百六旬气月短,其奈二十五点更漏长”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三百六旬气月短"意味着一年中的日子总是匆匆,而"其奈二十五点更漏长"则是在说夜晚的时光却显得格外漫长,可能是在表达士兵们在夜晚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战争现实的对比,表现了边塞战事的艰苦与悲凉,以及士兵们对于时间的无常与生命的珍贵的感悟。
鲍鱼腥断,楚将军、鞭虎驱龙而起。
空费咸阳三月火,铸就金刀神器。
垓下兵稀,阴陵道隘,月黑云如垒。
楚歌哄发,山川都姓刘矣。
悲泣呼醒虞姬,和伊死别,雪刃飞花髓。
霸业休休骓不逝,英气乌江流水。
古庙颓垣,斜阳老树,遗恨鸦声里。
兴亡休问,高陵秋草空翠。
昼饮石壁下,苍苍云树寒。
忽逢一僧来,欲趁扁舟还。
云住叫岩寺,共看赭亭山。
挥袂忽而起,绝磴跻复攀。
揖我少辍棹,步凉同扣关。
日落南风起,不知流下滩。
岁晏天萧萧,日落山苍苍。
寻幽度小涧,眺远跻层冈。
班坐古道上,落叶满地黄。
行人去自急,归鸟栖亦忙。
偶兹一饷间,嘅彼千劫长。
知愚各有殉,博策俱忘羊。
人生今几晨,聊复尽此觞。
十载孤怀郁不开,二年谈麈得重陪。
亦知久聚难为别,纵复相逢有此回。
野老共遮骢马路,仙翁合管凤凰台。
慈湖相见如相问,已约钟山探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