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鄣擅幽奇,名园负东郭。
衡茅数十椽,轩敞带长薄。
林木何翳然,空庭散鸟雀。
清涟媚藻荇,绿波映蘅若。
夹岸芙蓉披,中流芰荷灼。
翩翻白羽下,拨剌紫鳞跃。
之子吟逍遥,饮泌自斟酌。
沾沾御元礼,亹亹献康乐。
问字开扬亭,校书闭刘阁。
丈人习名理,夙谙卧游乐。
观鱼失濠梁,骑马涉京索。
缁尘染衣袂,行行悔入洛。
何当筑土室,行坐此丘壑。
千秋三径中,求羊未寂寞。
大鄣擅幽奇,名园负东郭。
衡茅数十椽,轩敞带长薄。
林木何翳然,空庭散鸟雀。
清涟媚藻荇,绿波映蘅若。
夹岸芙蓉披,中流芰荷灼。
翩翻白羽下,拨剌紫鳞跃。
之子吟逍遥,饮泌自斟酌。
沾沾御元礼,亹亹献康乐。
问字开扬亭,校书闭刘阁。
丈人习名理,夙谙卧游乐。
观鱼失濠梁,骑马涉京索。
缁尘染衣袂,行行悔入洛。
何当筑土室,行坐此丘壑。
千秋三径中,求羊未寂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胡应麟以“清华馆为程生元鲁题”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程生元鲁所居之地——清华馆的幽美与静谧。
诗中首先描述了清华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大鄣擅幽奇,名园负东郭”,大鄣山以其独特的幽美奇景著称,而清华馆则位于东郭名园之中,隐匿于自然的怀抱之中。接着,诗人描绘了馆内建筑的布局与环境:“衡茅数十椽,轩敞带长薄。”简朴而宽敞的衡茅屋,周围是广阔的草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进一步,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林木何翳然,空庭散鸟雀。清涟媚藻荇,绿波映蘅若。”茂密的树林,空旷的庭院,清澈的水波映照着青苔和荷花,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美景。随后,诗人又以“夹岸芙蓉披,中流芰荷灼”描绘了岸边盛开的荷花与水中燃烧般的菱角,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程生元鲁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翩翻白羽下,拨剌紫鳞跃。之子吟逍遥,饮泌自斟酌。”他时而在水边垂钓,时而在林间漫步,享受着自然带来的乐趣。诗人还提到程生元鲁的文采与学识:“问字开扬亭,校书闭刘阁。”他在扬亭中探讨学问,在刘阁中整理书籍,展现了其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程生元鲁生活的向往与羡慕:“丈人习名理,夙谙卧游乐。观鱼失濠梁,骑马涉京索。缁尘染衣袂,行行悔入洛。何当筑土室,行坐此丘壑。千秋三径中,求羊未寂寞。”程生元鲁熟悉名理,喜爱闲适的生活,诗人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过上自由自在的日子。
整首诗通过对清华馆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程生元鲁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友情与文化的珍视。
旧隐依东郭,高风仰昔人。
栋梁经几世,文物见诸孙。
书学萧家草,家非原宪贫。
田园深雨露,篱落带松筠。
凉月琴尊夜,朝曦户牖春。
鸟啼知节序,燕寝适寒温。
耕凿当平世,诗书裕后昆。
何须慕轩冕,俯仰信乾坤。
豫章先生八十馀,有才不仕山林居。
黄尘黑雾暗沧海,白发青灯看古书。
古书丧乱今馀几,六籍澜翻口能记。
喜寻玉笥云松巢,懒谒金台朱紫贵。
帐前弟子列两行,弦歌事业相颉颃。
先生冠带坐终日,嬉笑怒骂皆文章。
有时吟咏长松下,珠玉联篇妙无价。
兰苕翡翠徒纷纭,词高义正关风化。
謇余废学今有年,喜来侍坐春风前。
沛然议论何所似,倒挽银河倾九天。
梁颢科名今已矣,方干云卧终能比。
老怀浩荡谁得知,我作长歌歌未已。
玉山高高春雨沱,淦江滚滚明月波。
水流不尽山不老,从此无如才思何。
去年曾赴沧洲期,中秋对月哦新诗。
今年此夕月仍好,却恨去年人易老。
美人置酒开我愁,酒酣起舞仍歌讴。
歌声激烈振林木,桂香冉冉风肃肃。
月中白兔捣灵药,月殿霓裳奏仙乐。
人间天上际佳期,笑把金杯恣欢谑。
恣欢谑,情悠悠,古往今来春复秋。
中天明月愿长满,四海诸公常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