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郡幕黄浚源致官侍母》
《送郡幕黄浚源致官侍母》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叔度繇来称吏隐,凤皇台畔动行吟。

八千里外昌黎路,方寸腔中徐庶心。

白发华裾今日合,青山绿笋正秋阴。

阶前戏罢无长物,第说天涯思不禁。

(0)
鉴赏

此诗《送郡幕黄浚源致官侍母》由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孝顺之情的赞美与祝福。

首联“叔度繇来称吏隐,凤皇台畔动行吟”,借用了古代名士如叔度(即东汉名臣陈蕃)的典故,以及凤皇台的意象,描绘出友人黄浚源在仕途中的隐逸情怀和对官场的思考,仿佛在凤皇台畔漫步沉吟,流露出其内心深处的矛盾与追求。

颔联“八千里外昌黎路,方寸腔中徐庶心”,运用了地理距离与情感深度的对比,将黄浚源即将前往的昌黎之地与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相联系,暗示了他即将面对的挑战与内心的坚定,如同徐庶(三国时期著名谋士)一样,虽身在官场,但心怀家国,忠诚不渝。

颈联“白发华裾今日合,青山绿笋正秋阴”,通过白发与华裾的对比,象征着岁月的流转与人生的沧桑,同时也预示着黄浚源即将与母亲团聚的美好时刻。而“青山绿笋正秋阴”则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既表现了秋天的季节特征,也暗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母亲的深深挂念。

尾联“阶前戏罢无长物,第说天涯思不禁”,以“阶前戏”比喻日常生活的琐碎与短暂,强调了在忙碌的官场生活中,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难以抑制。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黄浚源的深切关怀与祝福,希望他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不忘家庭,珍惜与母亲相聚的时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黄浚源即将离家赴任的复杂心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友情、亲情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对孝道的深刻颂扬。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送客知鄂州

江口千家带楚云,江花乱点雪纷纷。

春风落日谁相见,青翰舟中有鄂君。

(0)

塞寒行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

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0)

溪上行

绿塘漾漾烟濛濛,张翰此来情不穷。

雪羽䙰褷立倒影,金鳞拨剌跳晴空。

风翻荷叶一向白,雨湿蓼花千穗红。

心羡夕阳波上客,片时归梦钓船中。

(0)

诗三百三首·其一一○

或有衒行人,才艺过周孔。

见罢头兀兀,看时身侗侗。

绳牵未肯行,锥刺犹不动。

恰似羊公鹤,可怜生氃氋。

(0)

诗三百三首·其五十六

我见东家女,年可有十八。

西舍竞来问,愿姻夫妻活。

烹羊煮众命,聚头作淫杀。

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抉。

(0)

三字诗六首·其四

寒山深,称我心。纯白石,勿黄金。泉声响,抚伯琴。

有子期,辨此音。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