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寮便坐卧,触目兴何穷。
庭竹留斜日,瓶花怯晚风。
分无依宝社,心已脱尘笼。
回首人间世,枯荣一梦中。
僧寮便坐卧,触目兴何穷。
庭竹留斜日,瓶花怯晚风。
分无依宝社,心已脱尘笼。
回首人间世,枯荣一梦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天宁晚集》,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闲适与超然心境。首句“僧寮便坐卧”展现了僧人在僧舍中的自在,无论是静坐还是躺卧都显得自然随意。接下来,“触目兴何穷”表达了诗人观景时内心的丰富感受,无论所见何物,都能引发深深的思考。
“庭竹留斜日”描绘了庭院里竹影摇曳,夕阳余晖洒落的景象,富有诗意,暗示时光的流转。“瓶花怯晚风”则通过瓶中花朵在晚风中微微颤动,流露出对季节更迭的敏感和对自然的敬畏。
“分无依宝社,心已脱尘笼”两句,表达了诗人已经超脱世俗的束缚,不再依赖于物质或权位,心灵得到了解脱。“宝社”象征着尘世的繁华,“尘笼”则比喻世俗的牵绊。诗人的心境如同出尘之鹤,自由自在。
最后,“回首人间世,枯荣一梦中”以哲理性的语言收束全诗,诗人站在高处回顾人生,感叹世间万物的盛衰荣枯皆如梦幻泡影,揭示出一种超脱的看破红尘的淡泊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僧人的生活场景,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精神风貌。
山公今日饮何处,为爱东池似习池。
乔木尚传钱相宅,苍苔已上岳公碑。
井羵或从双剑起,石人夜逐五丁移。
中天艮岳为平地,可但平泉草木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