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一夜雨,山色几重青。
会得静中意,焚香看道经。
寒窗一夜雨,山色几重青。
会得静中意,焚香看道经。
这首诗描绘了雨夜中的宁静与深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统一。
首句“寒窗一夜雨”,以“寒”字渲染出夜晚的凉意,而“一夜雨”则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雨水的绵延不绝。这样的景象,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画面。
接着,“山色几重青”一句,将视线从室内转向室外,通过“山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与生机,也隐含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这里的“几重青”,既是对山色层次感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现出一种由外在景致引发的内在情感的共鸣。
“会得静中意,焚香看道经”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静”字,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这种状态是理解自然之美和内心世界的关键。在这样的心境下,诗人选择“焚香看道经”,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方式。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认同,更展示了其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安宁的决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雨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在纷扰世界中追求内心平静与精神寄托的主题。
天气困人时节,寒轻暖浅,烟袅云流。
十里春风消瘦,酒殢花忧。
倚横栏、断魂难续,问锦带、春去谁留。
锁闲愁,重门昼永,花落庭幽。风流。
凝妆挈伴,寻香拾翠,何处堪游。
一片闲情,无端都上两眉头。
恨庭花、飞成黯黯,随去蝶、梦冷悠悠。
纵休休,韶华易老,好景难酬。
世转无穷境,人生有收束。
老寻湖上庐,沧桑了无触。
一篱分割据,图史罗百族。
借君寒菜畦,画此井田局。
我自娱寂寞,君还课耕读。
童稚禀礼法,山水含亲睦。
晨炊松柏香,书声过墙屋。
日脚淡厨烟,饭熟书还熟。
此是承平声,念之泪盈掬。
汶汶五十年,旧梦今可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