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寻梅歌》
《寻梅歌》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古风

野水断桥下山路,东风自来僧自去。

四望无人不知处,笑倚寒皋问枯树。

枯树欲枯枯不能,化作前溪一段冰。

相逢无语秘香色,骨格神仙心老僧。

老僧踏花如踏雪,老僧见花如见月。

此时欲辩两忘言,仰首高天搔白发。

(0)
鉴赏

这首《寻梅歌》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寻梅的生动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句“野水断桥下山路”,描绘了寻梅之旅的起点,一片荒凉而静谧的景象,为后续的寻觅之旅奠定了基调。接着,“东风自来僧自去”一句,以自然界的风与僧人的行踪相互映衬,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里的“僧”不仅指实际的僧人,也象征着诗人内心追求的宁静与超脱。

“四望无人不知处,笑倚寒皋问枯树”进一步渲染了寻梅过程中的孤独与神秘感。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茫茫天地,以微笑倚靠在寒冷的山坡上,向枯树询问,仿佛在寻求心灵的慰藉与指引。这一细节充满了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接下来,“枯树欲枯枯不能,化作前溪一段冰”描绘了枯树在冬日的坚韧与生命力,即使看似枯萎,却依然保持着生命的活力,最终化作溪流中的一段冰,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不灭。这一转变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寓意着即使遭遇困境,生命的力量依旧存在。

“相逢无语秘香色,骨格神仙心老僧”则通过与老僧的相遇,揭示了寻梅之旅的深层意义。老僧的“无语”与“秘香色”相呼应,暗示着一种超越言语的深刻体验,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内在感知。老僧的“骨格神仙心”则进一步强调了其内心的纯净与超凡脱俗,与诗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契合。

最后,“老僧踏花如踏雪,老僧见花如见月”将老僧的形象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老僧在花间行走,如同在雪地上漫步,他的目光如同月光般温柔而深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态度的肯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从中寻找美与真谛。

“此时欲辩两忘言,仰首高天搔白发”则是对整个寻梅之旅的总结。在经历了种种思考与感悟之后,诗人意识到语言的局限性,选择沉默以对,仰望天空,抚摸着岁月留下的痕迹(白发),表达了对生命、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敬畏与思考。这种超越言语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达到了一种哲学的高度,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寻梅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与美感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追求。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晚投大云峰·其二

高树风生晚径秋,平沙无日下凫鸥。

野航邀月渡溪北,古寺僧归钟鼓楼。

(0)

追挽刘平父二首·其一

奕世旂常记姓名,屏山道学蔼馀馨。

流风与世为标的,好义于君见典型。

琴韵祗求追古意,吟怀偏喜旁林扃。

相逢恨晚情犹厚,怅望音容隔杳冥。

(0)

莹心泉

修绠何妨汲,羸瓶不自任。

从渠清彻底,伴我岁寒心。

(0)

送千二十侄五首·其二

贤哉东道世崇儒,爱子尤专择楷模。

责望要须精举业,未应道义略唐虞。

(0)

又代贺皇太子生日诗二首·其二

粲粲祥烟绕虎闱,欢声催捧未央卮。

干戈东序承平日,衮冕南郊负见时。

行中鸾和真合礼,宴陪鱼藻旧闻诗。

宫僚惭愧非周召,三善惟当效祝规。

(0)

窄径随溪转,悬崖带藓斑。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