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南隅,照见西北楼。
楼上秦罗敷,姣好无与俦。
阳春二三月,杨柳何脩脩。
大道多风尘,采桑南陌头。
还归白日晚,行行过芳洲。
红颜坐愁叹,重闭谢良谋。
日出东南隅,照见西北楼。
楼上秦罗敷,姣好无与俦。
阳春二三月,杨柳何脩脩。
大道多风尘,采桑南陌头。
还归白日晚,行行过芳洲。
红颜坐愁叹,重闭谢良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女子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诗人以“日出东南隅”开篇,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引出故事的背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日常。接着,“照见西北楼”,通过光线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楼上秦罗敷,姣好无与俦”两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美貌,将她置于一个独特的地位,与其他女子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手法,不仅突出了主人公的美丽,也暗示了她与众不同的命运或性格特质。
“阳春二三月,杨柳何脩脩”描绘了春季的美好景象,杨柳的茂盛生长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为女子的活动提供了自然的背景。这样的描写,既美化了环境,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铺设了情感基调。
“大道多风尘,采桑南陌头”则转而描述了女子的生活状态,她不得不在尘世的喧嚣中劳作,采摘桑叶,维持生计。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反差,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还归白日晚,行行过芳洲”表现了女子一天劳作后的疲惫与归途的景色,虽然路途遥远,但沿途的美景似乎给予了她一丝慰藉。这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的体现。
最后,“红颜坐愁叹,重闭谢良谋”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忧愁与无奈。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境,她只能默默承受,甚至对未来失去了希望。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让人感同身受,不禁为她的命运感到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生存挑战与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接受,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炎暑惟兹夏,我思富春濑。
空山无结构,高树俨倾盖。
匡坐理钓丝,澄江流夕霭。
纤鳞或浮沉,漪藻回如带。
浚谷归白云,高天零沆瀣。
烦虑息区中,定灵想霞外。
五月披羊裘,亢阳生爽籁。
寄语谢故人,轩冕安足赖。
青缕针长,灵犀梳小,妆成内家。
正兰膏试后,微粘绣领,红丝系处,低衬银叉。
背面丰神,镜中侧影,爱好工夫著意加。
端详久,要双分燕尾,雅称盘鸦。春寒较重些些。
被护耳、貂茸一半遮。
甚罗巾风掩,轻笼颈玉,鬓云醉舞,欲度腮霞。
蝉翼玲珑,鸾钗勾惹,髻畔斜承半坠花。
香闺伴,问垂髫拢上,几许年花。
料峭风痕,微茫雪意,嫩晴天气春曙。
水曲环花,舟轻泛叶,棹入空明深处。
枝北枝南路,一半与、秋芦分住。
敧斜淡墨吴笺,冷香飞上诗句。
回首钿车曾驻,记寒碧西湖,压波千树。
皴玉肌肤,梦云身世,偷眼翠禽无语。
横竹吹来未,怕仙佩,缟衣飞去。待过芳期。
绿荫愁听疏雨。
佳士爱名句,粉本拓烟霞。
峰回路转何处,茅屋两三家。
如在山阴道上,步步引人入胜,望望酒帘斜。
一带水杨柳,万树碧桃花。绕村郭,闻鸡犬,见桑麻。
不因蜡屐,谁信春色到天涯。
好个绿濛濛地,添段夕阳罨画,无处不繁华。
仙亦在尘境,何必武陵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