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金闺籍,须教邑债还。
尚威民作敌,徙善吏容奸。
世久无彭泽,人今识鲁山。
平生经济学,随力救时艰。
通了金闺籍,须教邑债还。
尚威民作敌,徙善吏容奸。
世久无彭泽,人今识鲁山。
平生经济学,随力救时艰。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迈的作品,名为《送陈汝功起宰永春二首(其一)》。诗中通过对朋友即将赴任的祝福,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
“通了金闺籍,须教邑债还。” 这两句开篇便点出了朋友陈汝功被委以重任,将要处理地方上的财政债务。金闺指官府或官员的住所,金闺籍即是官员名册,通了金闺籍意味着得到官职的任命。须教邑债还则是在告诫陈汝功在上任后要处理好地方上的债务问题。
“尚威民作敌,徙善吏容奸。” 这两句强调了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不公。尚威民作敌意味着那些本应受到尊重的民众却因为官员的不作为而成为了反抗者;徙善吏容奸则是说有些官吏不仅没有惩治坏人,反而包庇他们。
“世久无彭泽,人今识鲁山。” 彭泽是一种理想中的美好状态,这里用来比喻一个公正、清廉的社会。然而诗中说世久无彭泽,意味着这样的理想状态长久未能实现。而“人今识鲁山”则是在强调人们现在终于认识到了鲁山(即理想中的高洁之士)的重要性。
“平生经济学,随力救时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期望。平生经济学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治国理财的知识和能力;随力救时艰则是在鼓励陈汝功根据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当下的困难。
整首诗不仅是对朋友即将上任的一种期待与嘱托,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深刻关注和理想社会的向往。王迈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入世、救世济民的情怀,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本身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寒缯配新编,得公章贡信。
日日望公归,枯株借馀润。
公今向何所,寂寞返乡郡。
风江困沿洄,雨岭倦登顿。
豨膏运方穿,自古同此恨。
吾侪互惊惋,公意谁喜愠。
新醅醇易醉,晚稻香可饭。
已无越吟悲,那有楚骚怨。
平生白鸥盟,天与谐夙愿。
玉音久不嗣,故岁行欲尽。
空斋拨残灰,哀鸿有馀韵。
系书元浪语,安否倩谁问。
寒烛识此怀,诗成泣馀寸。
山光一洗红尘眼,长松夹道摇青伞。
回头下瞰百川溶,亭皋小立淩刚风。
杰阁玲珑朱绿户,何年蓬莱移左股。
山僧见客不敛眉,梵呗琅琅应鱼鼓。
欲携三尺弹龟山,淳风一去不复还。
仞墙草长章逢少,几百年来风月闲。
嗟哉贤圣远复远,天高地下日易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