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堂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掩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堂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掩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典雅的生活场景,通过对竹和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诗中的“袅袅临窗竹”和“蔼蔼垂门桐”不仅展示了植物的生长状态,也传达了一种静谧与淡雅的情绪。
接下来的“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堂中”则描绘了一位女性在深闺高堂中的形象,用词语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丽和宁静。这里的“灼灼”和“泠泠”都是用来形容声音或气氛,增添了诗句的韵味。
“明志逸秋霜,玉颜掩春红”则是对人物内在品质与外在美貌的赞颂。这里的“明志”指的是坚定不移的意志,“玉颜”则形容其容颜如玉般洁净无瑕。
紧接着的“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表达了对离别之痛和对战争的忧虑。这里的“从戎”意味着参加军事活动,对于诗中的人物来说,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也是造成别离的原因。
最后,“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则通过音乐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忧伤与自责。这里的“鸣弦”指的是弓箫的声音,“绀黛”形容天气的阴霾之色。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以及战争离别等主题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