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云山意已奇,别从画里更题诗。
无端写尽春明梦,肠断前人且未知。
眼底云山意已奇,别从画里更题诗。
无端写尽春明梦,肠断前人且未知。
这是一首融合了诗意与画意的佳作,出自清末近现代初期诗人黄节之手。诗中“眼底云山意已奇”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戴鹰阿山水画册中的景象有着极高的艺术感受和审美情趣,仿佛画中的山川云雾都在其心中激起层层波澜。紧接着“别从画里更题诗”则显示了诗人不满足于单纯欣赏,而是要进一步以诗来表达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下一句“无端写尽春明梦”,通过“无端”二字,传递出一种自然而然、不经意间的心境流露。这里的“春明梦”很可能指的是画中的景象给人带来的美好幻想,而诗人以笔墨轻松自如地将这种梦境写尽,这种境界正是诗人与画家共同追求的艺术高峰。
最后,“肠断前人且未知”,则表达了诗人对前人艺术成就的无限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惆怅。这里的“肠断”非肉体上的痛楚,而是精神上的深刻感受,意味着诗人在面对先辈艺术家的杰作时,感到自己虽然有所追求,但仍旧难以企及,这种敬意与自谦交织,令人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黄节先生的文学才华,更展现了他对于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是一篇将个人情怀、艺术鉴赏与技法探讨巧妙融合的佳作。
少时慕才华,研精味辞藻。
微言探月窟,逸兴横云表。
措思每废餐,兀兀忘昏晓。
虽云俗虑无,却被诗魔扰。
至理在目前,弃而求深窈。
旷荡无所归,怅怅盈怀抱。
近读文公书,习气从兹扫。
因知九仞山,一篑功不少。
作此聊自讼,讵足云见道。
看书如看山,其境日日殊。
随境不会心,多闻不如无。
况乎辨治乱,因以别贤愚。
岂徒誇英华,言行须同符。
念予志学时,所慕君子儒。
诗亦尊李杜,文亦宗韩苏。
要归践履实,圣贤非我诬。
即今持治柄,岂不慕唐虞。
措行始知艰,虑为空言徒。
裁诗铭座右,庶几日警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