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游赤霄,牛角何由触。
麒麟可系羁,翻为犬羊辱。
伊余类穷猿,投林不择木。
悠悠长傍人,顾影伤局趣。
百鍊忤时好,绕指乖素欲。
犁锄倘可给,誓恩西山麓。
孔雀游赤霄,牛角何由触。
麒麟可系羁,翻为犬羊辱。
伊余类穷猿,投林不择木。
悠悠长傍人,顾影伤局趣。
百鍊忤时好,绕指乖素欲。
犁锄倘可给,誓恩西山麓。
这首诗以孔雀、牛角、麒麟、犬羊、穷猿、犁锄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对比与反差的世界。诗人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自我处境的感慨。
首句“孔雀游赤霄,牛角何由触”,以孔雀翱翔于天际的自由与牛角触碰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隐喻了个体在追求理想与现实约束之间的挣扎。接着,“麒麟可系羁,翻为犬羊辱”一句,将麒麟的高贵与被犬羊侮辱的低贱进行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中强者与弱者之间不公的现状。
“伊余类穷猿,投林不择木”则直接抒发了诗人自我的困境与无奈,如同无处安身的穷猿,四处寻找栖息之所却难以选择。这一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的迷茫与无助。
“悠悠长傍人,顾影伤局趣”表达了诗人长期依赖他人、自我价值感缺失的痛苦。他看着自己的影子,反思着自己生活中的局限与趣味的丧失。
最后,“百鍊忤时好,绕指乖素欲”揭示了诗人对社会审美标准的反抗与对内心纯净追求的坚持。尽管外界不断改变,他仍坚守自我,不愿妥协。
“犁锄倘可给,誓恩西山麓”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希望能在远离尘嚣的西山麓过上耕作的生活,表达了一种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系列象征性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个人困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反思,情感深沉,寓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