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霁何虹,有雁齿双桥,青舫绿波相掩映;
在眉为黛,指螺鬟一角,霏云卷雨总空蒙。
不霁何虹,有雁齿双桥,青舫绿波相掩映;
在眉为黛,指螺鬟一角,霏云卷雨总空蒙。
此联描绘了秦淮河畔一处精致的小榭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
“不霁何虹”,开篇即以“虹”字引人入胜,暗示了虽未雨后初晴却仿佛彩虹横跨天际的奇妙景象,营造了一种虚幻与现实交织的氛围。接着,“有雁齿双桥,青舫绿波相掩映”一句,将视线转向了眼前的景致——两座如雁齿般排列的石桥,与远处的青色船舫和碧绿的水面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这里的“青舫绿波”不仅描绘了船只与水面的颜色,更通过“相掩映”一词,展现了景物之间微妙的互动与和谐之美。
“在眉为黛,指螺鬟一角,霏云卷雨总空蒙”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将“黛”比喻为女子的眉毛,形象地描绘了山峰或建筑的轮廓线,如同女子轻描淡抹的眉宇,增添了几分柔美与细腻。而“指螺鬟一角”则巧妙地将山峰或建筑比作女子发髻上的一角螺钿,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精致,又暗含了对女性美的赞美。最后,“霏云卷雨总空蒙”一句,以“霏云”和“卷雨”描绘了云雾缭绕、雨丝轻飘的景象,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之中,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综观全联,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不仅描绘了秦淮河畔小榭周围的自然美景,还巧妙地融入了对女性美的赞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整幅画面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蕴含着深邃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魅力。
龆龀已承禄,资赋况超迈。
三年莹无玼,一日忻有代。
芳洲清风微,夕浦寒烟䨴。
翩翩莫能留,逡巡远山外。
浮生离合际,志士怀耿介。
渺思岁月往,俯视天壤隘。
人惊甘罗少,帝忆贾生对。
竟言若为期,充实光辉大。
忧民登危亭,注视万里外。
溟濛云气浮,势与江海汇。
苍山恐低沉,况复问畎浍。
禾麻安更论,老稚念颠狈。
蛟鼍自出没,牛马失向背。
雨师恣侵凌,人理亦可罪。
殷殷非雷声,远近屋庐坏。
君臣正逢时,上下宜交泰。
驱云清白日,朗彻照幽怪。
一雨即瀰漫,孰谓乾坤大。
名山寺多占,此寺山尤名。
妙云镇弥覆,层层结缦缨。
日光昼微开,灿射黄金城。
木老枝叶简,水长音韵清。
五峰如绀莲,中有楼殿横。
是必龙华宫,禅禅悟无生。
一灯破群暗,众灯迭相明。
纷空素葩坠,悲晚孤猿惊。
予方困邅途,寓宿骨已轻。
愿言永栖此,读尽宝藏经。
顾盼适所适,了绝物外营。
马秣仆亦饭,奈何催北征。
云收岳麓静,月渡湘水明。
独鹤唳空谷,哀笳奏重城。
巾屦尘坌远,怀抱冰霜清。
云何别彼土,忽作中州行。
中州七八载,浪得丹青名。
归心故岁发,白鬓新年生。
客帆欣所托,何时经洞庭。
逸笔写秋色,烟岚吹素屏。
殷勤远相寄,万里鸿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