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城一首》
《出城一首》全文
宋 / 孔平仲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驱马出北门,秋色满平皋。

泄云弄微阴,寒日照我袍。

遵途升复降,控纵亦已劳。

落松被径软,青蒿倚崖高。

南顾临大江,厉风蔚波涛。

蛟龙正崛强,舟楫未易操。

亦有溯洄人,扬帆气方豪。

覆舟谅由险,岂曰命所遭。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驾车离城北行,沿途所见之秋景与内心感受。首句“驱马出北门,秋色满平皋”便将读者带入了秋日郊野的广阔画卷中,马蹄声与秋色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泄云弄微阴,寒日照我袍”两句,以云彩和阳光的变化,细腻地刻画了天气的微妙转换,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感与欣赏。

“遵途升复降,控纵亦已劳”则通过描述道路的起伏与行进的艰辛,展现了旅途的不易,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落松被径软,青蒿倚崖高”两句,以松树与青蒿的形象,分别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存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南顾临大江,厉风蔚波涛”描绘了诗人回望时所见的大江景象,风浪翻滚,波涛汹涌,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也预示着前方旅程的挑战与不确定性。最后,“蛟龙正崛强,舟楫未易操”一句,以蛟龙比喻强大的自然力量,舟楫则代表人类面对自然时的工具与智慧,巧妙地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努力。

“亦有溯洄人,扬帆气方豪”则转向对其他旅人的描写,他们乘风破浪,意气风发,与诗人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人面对困难时的不同态度。最后一句“覆舟谅由险,岂曰命所遭”,则点明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性,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可能是命运的安排,但也需要个人的努力与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变化,更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洞察力。

作者介绍

孔平仲
朝代:宋   字:毅父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生辰:1044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猜你喜欢

水龙吟.闾秋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绝胜。元丰五年,余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觉而异之,乃作此曲。盖越调鼓笛慢。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馀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0)

广遣兴五十八首·其四十七

击仇鱼笏赌奸袍,尽不如他也自豪。

何有巷牛腓后稷,情知丧狗异皋陶。

石难与语酬开府,钱不能神福鲁褒。

他日无烦来大鸟,杜鹃春已到花梢。

(0)

玉楼春·其八

愁眉敛尽无人见。牙板数敲珠一串。

新声难逐管弦愁,无肠更为新声断。

新愁长向东风乱。莫到落花飞似霰。

人生何处似尊前,记得玉真初见面。

(0)

李氏小园·其二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0)

夜课

至老不相放,床头烂卷书。

呼童乞火后,共妇剪衣初。

夜气通灵府,清声入碧虚。

陶家懒惰子,责让复何如。

(0)

题王秉彝乐善堂

结庐在人世,惟善以自将。

宅兹幽迥地,远彼势利埸。

古屋三四间,秋风白云乡。

仁慈居壶奥,礼义为垣墙。

庭种三古槐,门栽五垂杨。

芝兰香四座,花蕊映两厢。

光辉谢金碧,调饰辞铅黄。

吟榻青峰边,钓石绿沼旁。

窗前书万卷,膝上琴一张。

客至亦不恶,茗碗与酒觞。

客去但高卧,不梦封侯王。

全无宠辱惊,常有声名香。

胸中万念空,并此身世忘。

秪存金石心,靡替刚毅肠。

平生无所短,而亦无所长。

平生不作恶,善亦无可扬。

善恶俱两遣,长短未用量。

傍人患不足,我乐殊未央。

乐此山水丽,乐此松桂芳。

乐此烟霞古,乐此风月良。

丘园之胜概,泉石之膏盲。

岂止乐吾庐,更乐斯民康。

古今之遗范,天地之大纲。

无一不自乐,其乐匪泛常。

其乐善无尽,聊以名此堂。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