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魄照心成一片,定僧开眼见孤明。
方诸自向怀中取,顾兔何由指上生。
琪树风高坛桂落,玉壶霜重水田轻。
当时木客惟知此,一抖嚣尘别市城。
冷魄照心成一片,定僧开眼见孤明。
方诸自向怀中取,顾兔何由指上生。
琪树风高坛桂落,玉壶霜重水田轻。
当时木客惟知此,一抖嚣尘别市城。
这首《寒月》以清冷的月光为引线,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诗人通过“冷魄照心成一片”,将月光与内心世界相连,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氛围。定僧在月光下“开眼见孤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而明亮的意境,仿佛在月光的照耀下,心灵得以净化,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方诸自向怀中取,顾兔何由指上生”两句,运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元素,方诸和顾兔,分别象征着月亮中的仙人和兔子,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月之神秘与美丽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追求与自我实现。
“琪树风高坛桂落,玉壶霜重水田轻”描绘了一幅月夜下的自然景象,高高的琪树在清风中摇曳,桂花随风飘落,玉壶般的月色洒在霜重的水田之上,轻柔而纯净。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
最后,“当时木客惟知此,一抖嚣尘别市城”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木客,即森林中的精灵,这里象征着诗人希望像木客一样,摆脱世俗的束缚,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寒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钟仪作楚奏,庄舄吟越声。
土风固尔殊,心事终当明。
韶濩久不伦,矧复英与茎。
正声何寥寥,淫哇鸣纵横。
世有知音人,恻恻闻若惊。
抱器入河海,泯默怀幽贞。
掩泣望西狩,素王不复生。
怆然鼓一曲,聊以舒此情。
一鼓草木震,再鼓山岳清。
我耳非子期,顾我一再倾。
何当登斯堂,酌酒歌鹿鸣。
敝屋如燕巢,岁岁添泥土。
泥多暂完洁,屋老终难固。
况复非吾庐,聊尔避风雨。
图书易新幌,几杖移故处。
宵眠不择安,鼻息若炊釜。
儿孙喜相告,定省便蚤莫。
我生溪山间,弱冠衡茅住。
生来乏华屋,所至辄成趣。
苦恨无囊金,莫克偿地主。
投老付天公,著身岂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