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四体昊天恩,自是渊冰恐惧深。
一息尚存忧未免,死而后已即斯心。
常怀四体昊天恩,自是渊冰恐惧深。
一息尚存忧未免,死而后已即斯心。
这首诗《训蒙绝句·吾知勉夫》由宋代学者朱熹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天地之恩的感激与自我警醒之情。
首句“常怀四体昊天恩”,诗人以“四体”指代自身,将自己置于天地万物之中,表达出对大自然赋予生命之恩的深切感激。昊天,即苍天,象征着广阔的宇宙和无尽的自然力量,诗人以此强调了人类生命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以及对自然之恩的敬畏之心。
次句“自是渊冰恐惧深”,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敬畏之情的深度。这里的“渊冰”比喻内心的恐惧或警惕,意味着在面对自然的伟大时,人内心深处会生发出一种敬畏与自省的情绪。这种情绪如同深藏于地下的冰川,虽不显于外,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时刻提醒着人们保持谦逊与谨慎。
后两句“一息尚存忧未免,死而后已即斯心”,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生责任与道德追求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即使生命还有一息尚存,也应时刻保持警惕,避免犯错或失德。只有当生命终结之时,才能真正放下一切忧虑与责任,这体现了诗人对道德自律与人生价值的严肃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道德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我修养的严格要求。它不仅是一首教育儿童的启蒙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仙翁有兰癖,肆意搜林坰。
负墙累为台,移此万紫青。
九畹与九层,异世皆可铭。
收拾众妙香,逍遥醉魄醒。
孤几光风度,开帘皎月停。
门前勿通客,翁续离骚经。
啼鸟惊心,怨年华,羞看杏梢桃萼。
映柳小桥,芳草闲庭,处处旧游如昨。
断肠人在东风里,遮不尽、几重帘幕。
旧巢稳,呢喃燕子,笑人漂泊。
应是素肌瘦削。
空望断天涯,信音难托。
半污泪痕,重整馀香,夜夜翠衾寒薄。
倦游只怕春归去,怎忍见、水流花落。
梦魂远,诏华又还过却。
睡起日高莺啭,画帘低卷,花影重重。
醉眼羞抬,娇困犹自未惺忪。
绣床近、强来描翠,妆镜掩、不肯匀红。
锦屏空。
对花无语,独怨春风。
匆匆。
庾郎去后,香销玉减,是事疏慵。
纵蛮笺封了,何处问鳞鸿。
眼中泪、万行难尽,眉上恨、一点偏浓。
杳无踪。
夜来惟有,幽梦相逢。
篆缕销香鼎。
翠沈沈、庭阴转午,画堂人静。
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
正玉枕、瞢腾初醒。
门外残红春已去,镇无聊、殢酒厌厌病。
云髻亸,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
但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
便只恐、瓶沈金井。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
谁伴我,对鸾镜。
兽钚半掩,鸳甃无尘,庭院潇洒。
树色沉沉,春尽燕娇莺姹。
梦草池塘青渐满,海棠轩槛红相亚。
听箫声,记秦楼夜约,彩鸾齐跨。
渐迤逦、更催银箭,何处贪欢,犹系骄马。
旋剪灯花,两点翠眉谁画。
香灭羞回空帐里,月高犹在重帘下。
恨疏狂,待归来、碎揉花打。
向卖花担上,落絮桥边,春思难禁。
正暖日温风里,门采遍香心。
夜夜稳栖芳草,还处处、先亸春禽。
满园林。
梦觉南华,直到如今。
情深。
记那人小扇、扑得归来,绣在罗襟。
芳意赠谁,应费万线千针。
谩道滕王画得,枉谢客、多少清吟。
影沉沉。
舞入梨花,何处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