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图书府,不通毡罽乡。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李新的《句》之四。通过“图书府”与“毡罽乡”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与尊重。"图书府"通常指的是藏书丰富的府邸或图书馆,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中心;而"毡罽乡"则可能指代游牧民族居住的地方,以羊毛制品为生活必需品,代表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诗中的对比不仅展现了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差异,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通过这样的诗句,李新传达了一种超越表面差异,寻求内在共通性的思想,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世界多样性的深刻洞察和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沁园春·其二寿李通判
那用招秋,休言推暑,风自薰兮。
问谁解当初,识公来处,月明碧落,旆卷青霓。
千丈长松,起人生意,冻芋寒瓜空满畦。
还堪怪,怪诸公衮衮,我尚凭泥。须教一举崔嵬。
算人世、功名各有梯。
更何须炼鼎,玄霜绛雪,只烦煮茗,水饼冰齑。
紫府多仙,招来满座,公自长生角亢齐。
何曾也,有玉麟行地,老凤梧栖。
水调歌头·其一昏发乌江,朝至湖阴,月正午,舟中作
玉女扫天净,雍观掠江宽。
问君何事底急,夜半挟舟还。
三岛眠龙惊觉,万顷明琼碾破,凉月照东南。
碧气正吞吐,满挹漱膺肝。烟篷上,乘云象,噭天关。
人间已梦,我独危坐玩漫汗。
螭殿黄昏未锁,鹤氅翩跹蜚下,共吸酒壶乾。
兴罢吹笙去,风露五更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