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号枯枝,长夜何漫漫。
微月出复没,零露凄以漙。
露漙不足悲,严霜为之寒。
饥乌下丛薄,猛虎鸣其间。
鬼灯照虚馆,落叶何珊珊。
萧萧远征人,载歌《行路难》。
我心增惨戚,岂不思东还。
欲济川无梁,中道多阻艰。
弱子病且死,老妻方忧患。
明将登前途,念我衣裳单。
斧冰汲涧水,采薪事朝餐。
慨彼《下泉》诗,悠然起长叹。
朔风号枯枝,长夜何漫漫。
微月出复没,零露凄以漙。
露漙不足悲,严霜为之寒。
饥乌下丛薄,猛虎鸣其间。
鬼灯照虚馆,落叶何珊珊。
萧萧远征人,载歌《行路难》。
我心增惨戚,岂不思东还。
欲济川无梁,中道多阻艰。
弱子病且死,老妻方忧患。
明将登前途,念我衣裳单。
斧冰汲涧水,采薪事朝餐。
慨彼《下泉》诗,悠然起长叹。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归家途中的艰辛与内心感受。诗人通过描绘朔风劲吹、枯枝摇曳、长夜漫漫的景象,渲染出一种荒凉和凄清的气氛。月光时隐时现,露水滴滴,更增添了寒冷与孤独。乌鸦觅食,猛虎低吼,鬼火闪烁,落叶沙沙,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夜晚的恐怖与不安。
诗人以“行路难”为题,表达了自己在艰难险阻中行走的困苦,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他感叹自己欲归不得,因为渡河无桥,道路崎岖。家中弱子病重,老妻忧虑,这些现实困境让他更加悲从中来。他想象自己未来的艰辛生活,如《下泉》诗所写的那样,只能砍冰取水,采薪为食,生活困苦。
最后,诗人发出悠长的叹息,感慨万分。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苦难,又有对家庭的挂念,展现了元末明初动荡时期普通士人的生活境遇和坚韧精神。
饮马下白登,挥辔出开平。
每有早行人,至此闻鸡鸣。
岧岧飞狐岭,黯黯沙城戍。
亦有投止客,夜听鸡鸣去。
鸡鸣星始稀,寒霜拂人衣。
关河不可极,游子常怀悲。
鸡鸣天下晓,西风吹白草。
行路古今难,人共沙场老。
春阳淑以嘉,流云洒几案。
及此听政馀,缣缃获披玩。
寥寥三古后,载籍亦炳焕。
俯仰千年馀,盛治数贞观。
修德偃干戈,措刑空狴犴。
海外奉车书,臣民登燕衎。
事往迹尚存,流风照觚翰。
洋洋四十篇,可以一辞贯。
仁义有明效,非由事击断。
鄙哉封伦言,相去邈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