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超禅师示众云见闻觉知只可一度》
《超禅师示众云见闻觉知只可一度》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见闻觉知只一度,如刀斫水终不破。

细寻痕迹了无有,谓无破处则不可。

譬如密室风寂然,谓风无有俱是过。

以扇为风则动摇,风本不动汝会么。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德洪所作,名为《超禅师示众云见闻觉知只可一度》。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见闻觉知的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首先,“见闻觉知只一度”,意味着每一次的感知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这强调了感知的独特性和瞬间性,如同刀砍水,虽能留下痕迹,但最终水不会因此而被割裂。

接着,“细寻痕迹了无有”,进一步阐述了感知的瞬息即逝,即使我们试图寻找感知留下的痕迹,也终归找不到。这暗示了感知的本质并非实体,而是流动的、变化的。

“谓无破处则不可”则指出,如果认为感知的痕迹可以永久存在,那么这种理解就是错误的。这里强调了感知的非固定性,它不是永恒不变的实体。

最后,“譬如密室风寂然,谓风无有俱是过”,通过比喻,将感知比作密室中的风,即便风无声无息,也不能说它不存在。同样地,感知虽然可能难以直接观察到,但它确实是存在的。而“以扇为风则动摇”,则是提醒人们,感知并非外界强加的,而是由内心引发的,就像扇动可以产生风一样。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反问,引导读者思考感知的本质,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感知与现实的关系。它不仅展示了禅宗思想的深刻之处,也体现了诗歌艺术的独到魅力。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临江仙·罗帐画屏新梦悄

罗帐画屏新梦悄,绿窗慵起香残。
重帘生怕倚阑干。
春风吹玉水,春雪满灵山。
梁燕未来归雁动,海棠才带红酣。
酒愁花恨霎时间。
烟云催薄暮,丝雨湿轻寒。

(0)

临江仙·脆管繁弦无觅处

脆管繁弦无觅处,小楼空掩遥山。
柳丝直下曲阑干。
海棠红欲褪,玉钏怯春衫。
殢酒不成芳信断,社寒新燕呢喃。
雕盘慵整宝香残。
绮疏明薄暮,帘外雨潺潺。

(0)

减字木兰花·年光虚度

年光虚度。
能得几多消散处。
莫恨归迟。
得见新词不自持。
山中酒里。
笑语喧哗知有弟。
此意谁如。
世事纷纷一任渠。

(0)

减字木兰花·从心所欲

从心所欲。
高蹈祠官惟见独。
其寿伊何。
古井章泉水不波。
腊前梅好。
玉洁日光香耐老。
才大三千。
首首清诗得自编。

(0)

减字木兰花·菊花开了

菊花开了。
待得梅梢来索笑。
雪色江波。
看尽千林未觉多。
一丘缓步。
只恐朝来有新句。
岁岁年年。
白发催人到酒边。

(0)

减字木兰花·一杯易足

一杯易足。
自断此生犹杜曲。
词客哀时,不敢愁来赋别离。
孤城麦秀。
常愧葛洪丹未就。
诗罢长吟。
衰晚迟回违寸心。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