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天雨后青如扫,凉月棱棱玉弓小。
江渎池头不解看,客里蛾眉青更好。
江城薄暮人语稀,碧烟缭缭秋縠微。
苍苔行尽见人影,不觉露下沾葛衣。
玉闺良夜捲帘坐,应是愁痕初月锁。
素娥分影照离颜,咫尺晶梳念钗朵。
举头低头两沈吟,纤玦渐西更漏深。
古来作客尽如此,看取铅泪承衣襟。
蜀天雨后青如扫,凉月棱棱玉弓小。
江渎池头不解看,客里蛾眉青更好。
江城薄暮人语稀,碧烟缭缭秋縠微。
苍苔行尽见人影,不觉露下沾葛衣。
玉闺良夜捲帘坐,应是愁痕初月锁。
素娥分影照离颜,咫尺晶梳念钗朵。
举头低头两沈吟,纤玦渐西更漏深。
古来作客尽如此,看取铅泪承衣襟。
这首清代顾印愚的《双流县见新月》描绘了雨后蜀地的清新景色和夜晚的静谧氛围。首句“蜀天雨后青如扫”形象地写出雨后天空的明净,仿佛被擦拭得一尘不染。接着,“凉月棱棱玉弓小”以比喻手法描绘新月如弯弓,晶莹剔透,给人凉爽之感。
诗人并未直接描写新月在江渎池头的景象,而是通过“不解看”暗示自己身处异乡,对家乡的月亮更加怀念。“客里蛾眉青更好”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思乡之情,将客居之地的月色与故乡相比,认为后者更为动人。
“江城薄暮人语稀,碧烟缭缭秋縠微”描绘了傍晚时分,江城的宁静和秋意,寥寥的人声和轻烟增添了寂寥的气氛。接下来,“苍苔行尽见人影,不觉露下沾葛衣”写诗人独自漫步,直至深夜,感受到露水打湿衣裳,更显孤独。
进入夜晚,诗人想象闺中女子“玉闺良夜捲帘坐”,新月映照下的愁容,以及她对着镜子思念远方的情景。“素娥分影照离颜,咫尺晶梳念钗朵”运用神话传说,表达出月光下女子的离愁别绪。
最后两句“举头低头两沈吟,纤玦渐西更漏深”描绘了主人公长久凝视新月,陷入沉思,时间流逝,直到深夜。结尾“古来作客尽如此,看取铅泪承衣襟”感慨古今游子皆有相似的离愁,泪水打湿衣襟,道出了离别之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新月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旅途中的孤寂情感。
断桥衰柳荒寒外,来寻旧家池馆。
粉堞欹苔,文窗锁荔,寂寞无人寻玩。
芙蓉开遍,看影写银塘,香支珊槛。
凝立西风,重提往事更断肠。
当年花底高会,有锦袍银烛,翠裙罗扇。
绿野琴樽,乌衣门第,都是此花曾见。
如今谁管,任冷月疏烟,做伊秋怨。
独客青衫,落红和泪满。
镂月裁云手。好文章、天衣无缝,神针刺绣。
写景言情无不切,一串骊珠穿就。
应不数、豪苏腻柳。
脱尽人间烟火气,问前身、金粟如来否。
餐妙句,淳如酒。神龙变化云出岫。
笔生花、篇篇珠玉,锦心绣口。
文彩风流谁得似,明月梅花为偶。
比修竹、孤高清瘦。
岂止新词惊人眼,行有恒、事事存心厚。
三复读,味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