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湍千丈落回溪,松下诛茅水阁低。
两个幽人对商榷,不疏仡定拟因提。
飞湍千丈落回溪,松下诛茅水阁低。
两个幽人对商榷,不疏仡定拟因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水画卷。首句“飞湍千丈落回溪”,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与回旋的溪流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感。接着,“松下诛茅水阁低”一句,将视线引向山间的一座水阁,它位于茂密的松林之下,显得格外隐秘而静谧,水阁的低矮更添了几分亲近自然的氛围。
“两个幽人对商榷,不疏仡定拟因提”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情感层次。两位隐士在水阁中相对而坐,讨论着什么,他们的对话虽未明言,但可以想象其内容可能是关于自然、哲学或是生活中的某些感悟。这种场景不仅展现了人物的闲适与智慧,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山水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喧喧五衢上,鞍马自驱驰。
落日临阡陌,贫交欲别离。
早知时事异,堪与世人随。
握手将何赠,君心我独知。
而今用武尔攻文,流辈干时独卧云。
白发青袍趋会府,定应衡镜却惭君。
松竹去名岳,衡茅思旧居。
山君水上印,天女月中书。
旧秩芸香在,空奁药气馀。
褐衣宽易揽,白发少难梳。
病柳伤摧折,残花惜扫除。
忆巢同倦鸟,避网甚跳鱼。
阮巷惭交绝,商嵓愧迹疏。
与君非宦侣,何日共樵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