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稻稽山下,诛茆剡曲傍。
鸣鸡耐昏旦,飞燕异炎凉。
古剑寒三尺,残书乱一床。
穹穹与厚厚,能识我非狂。
种稻稽山下,诛茆剡曲傍。
鸣鸡耐昏旦,飞燕异炎凉。
古剑寒三尺,残书乱一床。
穹穹与厚厚,能识我非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自嘲解嘲二首(其二)》中的片段,主要描绘了他在稽山脚下种植稻谷,居住在剡溪边简陋茅屋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描述鸡鸣犬吠、燕子飞翔以及室内古剑寒光和散乱的书籍,展现了他生活的朴素与宁静,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的追求和内心的坚韧。
"种稻稽山下",诗人寓居山水之间,亲自耕作,体现了他的田园生活和对自然的亲近。“诛茆剡曲傍”,“诛茆”即砍伐茅草,表达了他的简朴生活状态。“鸣鸡耐昏旦,飞燕异炎凉”,通过鸡鸣报晓和燕子的活动,暗示时间的流转和四季的更替,也暗含诗人不畏昼夜辛勤劳作的精神。
“古剑寒三尺,残书乱一床”,这两句借古剑和散乱的书籍,寄寓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知识的执着,剑虽老而锐气犹存,书虽残而学问未尽。“穹穹与厚厚”,可能形容天空和大地的广阔,也可能象征着人生的厚重与深沉,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胸怀和志向。
最后两句“能识我非狂”,诗人以一种自嘲的方式,表明自己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世界丰富,不是那种行为狂放的人,而是有着深沉思考和坚定信念的知识分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陆游的个性和精神风貌,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共客黄池镇,各从上江来。
恓惶见谈态,僦屋傍古槐。
商人接殷勤,期我不世才。
晓风吹寒江,雪意又有媒。
隔水界宣城,山路多早梅。
旅琐逢此清,问渡休徘徊。
梅梢月色佳,僧房罗酒罍。
商人亦何心,两日相追陪。
夏初曾历此,信宿强舍去。
及其还城中,旅琐若羁驭。
凉秋复过时,又坐题诗处。
黄冠苦相佞,往往多过誉。
且谓笔力遒,真得鬼神助。
但将虚名污,不具实眼觑。
顾予欲栖止,未有抛茅据。
难忘整屐游,赢得寘浮虑。
地旷实仙源,野步岂宜遽。
且须穷嵌岩,何在事啖茹。
祗酌神泉清,垢净不待滤。
拨云峰下石,晚霁且箕踞。
问津城西市,呼渡江南岸。
棹稳当潮生,帆轻趁风便。
龙翔古招提,鸟革今轮奂。
回合列翠屏,周遭铺素练。
邀行嫩篁竿,劝坐老木干。
沿壁览新题,吹尘认旧篆。
一隅看不足,两塔穷未见。
阳光烁岗顶,飙阵掠波面。
郛郭聚拱伏,烟云散呈献。
俯拜肃御邸,仰瞻粲宸翰。
皇帝南巡意,生灵北望眼。
书千古清辉,为万世伟观。
楼台明月宴,钟鼓朝暮饭。
徒见一时近,孰念百年远。
江涛常摏撞,帝泽共流转。
游子感诗歌,居人思日勉。
不对黄花酒,还添白苧衣。
沼鳞空细泳,林翼奋高飞。
气槩今谁是,才华昔已非。
最怜多病后,衣带褪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