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五层高。飞出波涛。三君俎豆委蓬蒿。
一片斜阳犹是汉,掩映江皋。风叶莫悲号。
白首方搔。蛮夷大长亦贤豪。
流尽兴亡多少恨,珠水滔滔。
城上五层高。飞出波涛。三君俎豆委蓬蒿。
一片斜阳犹是汉,掩映江皋。风叶莫悲号。
白首方搔。蛮夷大长亦贤豪。
流尽兴亡多少恨,珠水滔滔。
这首《卖花声·题镇海楼》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镇海楼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感慨。
“城上五层高,飞出波涛。”开篇即以雄伟的镇海楼屹立于波涛之上,展现出其壮观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镇海楼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三君俎豆委蓬蒿。一片斜阳犹是汉,掩映江皋。”这里运用了典故,提到“三君”(指古代的三位贤臣),他们的祭祀之物如今已埋没在蓬蒿之中,象征着历史人物的消逝。斜阳映照下的江边,虽仍残留着汉朝的痕迹,却也预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风叶莫悲号。白首方搔。”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但诗人劝告它们不要悲鸣,因为岁月已至白头,人生百态,自当从容面对。这一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年华老去的感慨。
“蛮夷大长亦贤豪。流尽兴亡多少恨,珠水滔滔。”最后一句中,“蛮夷大长”指的是镇海楼所在地的地理特征,同时也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包容与尊重。诗人感叹于历史的兴衰更替,无数的遗憾与怨恨随时间流逝,如同珠江的水流一般,永不停息。
整首词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抒发了诗人对时间、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辉煌与现今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