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倾泻明河源,湘山来落如骏奔。
寻幽乘兴莫辞远,白云中有黄金园。
佛师无心法愈密,徒众先后陈卑尊。
甘泉喷洒仙籁爽,此身已觉超笼樊。
高堂却见山外水,古鉴磨开苍藓昏。
长城深锁万家富,老木自作千营屯。
两洲半没鲸鼓鬣,双崖斗起天为门。
沧溟不识几番变,石泐犹有涛淙痕。
茯苓愈大愈堪食,深锄但惜伤松根。
登高览物亦徒尔,秋色况是当离樽。
崔侯才思锐无敌,苍鹰得兔霜翎翻。
嗟余染翰愧复正,累句何足先行轩。
故人柄政坐东府,请君献策安黎元。
湘江倾泻明河源,湘山来落如骏奔。
寻幽乘兴莫辞远,白云中有黄金园。
佛师无心法愈密,徒众先后陈卑尊。
甘泉喷洒仙籁爽,此身已觉超笼樊。
高堂却见山外水,古鉴磨开苍藓昏。
长城深锁万家富,老木自作千营屯。
两洲半没鲸鼓鬣,双崖斗起天为门。
沧溟不识几番变,石泐犹有涛淙痕。
茯苓愈大愈堪食,深锄但惜伤松根。
登高览物亦徒尔,秋色况是当离樽。
崔侯才思锐无敌,苍鹰得兔霜翎翻。
嗟余染翰愧复正,累句何足先行轩。
故人柄政坐东府,请君献策安黎元。
这首诗描绘了道林寺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首句“湘江倾泻明河源,湘山来落如骏奔”以湘江和湘山的壮美景象开篇,展现出磅礴的自然风光。接着“寻幽乘兴莫辞远,白云中有黄金园”则表达了诗人探索未知、追求美好事物的决心。
“佛师无心法愈密,徒众先后陈卑尊”描绘了寺庙中僧侣修行的场景,体现了佛法的深邃与庄严。“甘泉喷洒仙籁爽,此身已觉超笼樊”则通过甘泉与仙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超脱与自由感。
“高堂却见山外水,古鉴磨开苍藓昏”描绘了寺庙内外的景致,既有高堂的宏伟,也有山外流水的宁静,以及古镜的沧桑。接下来“长城深锁万家富,老木自作千营屯”则以长城和老木的形象,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坚韧。
“两洲半没鲸鼓鬣,双崖斗起天为门”描绘了奇特的自然景观,两洲仿佛被鲸鱼的鼓鬣所覆盖,双崖直插云霄,如同天门。最后“沧溟不识几番变,石泐犹有涛淙痕”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尽管沧海桑田,但岩石上仍留有波涛的痕迹。
“茯苓愈大愈堪食,深锄但惜伤松根”则以茯苓的生长为例,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珍惜。接下来“登高览物亦徒尔,秋色况是当离樽”则是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感慨,即使登高望远,也难以摆脱离别的愁绪。
“崔侯才思锐无敌,苍鹰得兔霜翎翻”赞美了友人的才华横溢,如苍鹰捕获兔子般迅速而有力。最后“嗟余染翰愧复正,累句何足先行轩”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谦逊态度,认为自己的诗句不足以与友人的才华相提并论。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道林寺的壮丽景色,还蕴含了诗人对友情、自然、时间、才华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青衫白发,独倚江楼小。待欲题诗压崔颢。
慨凤台今在否,白鹭沙洲,芳草外、剩得闲身江表。
醉来疑梦里,梦入梅花,歌彻青衣听清窈。
起看飞鸿没尽,白鸟玄驹,谁能数、曹瞒袁绍。
待明年、七十问何如,笑只是今朝,浣花堂老。
天地委尔形,祸福唯所命。
夭颜寿盗蹠,穷宪富猗顿。
阴阳气不齐,所受各有分。
司造秘不言,谁能作天问。
君今挟相术,两目烱清镜。
开口说是非,窃弄司造柄。
富贵闻者喜,贫贱闻者愠。
分定不可移,喜愠两皆病。
朝暮芧四三,空使众狙竞。
安知鸠与鹏,小大各适性。
劝君且归休,吾方游神廷。
君不见当年原上武陵家,有人随水觅桃花。
桃花未落君归去,到得重来无觅处。
又不见石室山中一局棋,有谁采樵不知归。
斧柯烂尽俗缘起,归到人间长孙子。
君今采药入山中,一笑相逢樽酒同。
鸟啼花落隔人世,不知世上谁雌雄。
令威千年化作鹤,回头犹念旧城郭。
城郭虽故人民非,归去归去遄高飞。
有鸟有鸟名慈乌,群儿哑哑争相呼。
羽毛甫集思反哺,为报父母恩劳劬。
民彝天理久沦斁,闻此肝胆为昭苏。
禽虫微物岂知义,乌性至孝由中孚。
枭獍雏成躯为裂,伯劳雏长肉已刳。
天地生物无不仁,何至善恶相悬殊。
禽中孝子尔乌是,世上逆子彼二雏。
父母爱子恩罔极,子心能似父母无。
人生谁实空桑出,为感物类长嗟吁。
嗟吁不足日云暮,老乌抱雏宿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