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范郎中》
《寄范郎中》全文
唐 / 李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藜杖山中出,吟诗对范家。

相知从海峤,寄食向京华。

名宦成何报,清眸未纵赊。

临邛梦来往,雨雪满褒斜。

(0)
翻译
手持藜杖走出山中,对着范家吟咏诗歌。
与知己相交于海边,寄居京城以求仕途。
为官生涯有何回报,清澈眼神未曾放纵。
在临邛的梦境中来去,雨雪覆盖了褒斜路。
注释
藜杖:竹杖。
范家: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诗人家族。
海峤:海边高山。
寄食:寄人篱下,指依靠他人生活。
京华:京都,这里指长安。
名宦:显赫的官职。
清眸:清澈的眼睛,形容人眼神明亮。
纵赊:放纵,不拘束。
临邛:古地名,在今四川邛崃一带。
褒斜:古代道路名,通往汉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名为《寄范郎中》。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和心境,以及与友人的交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超然态度。

“藜杖山中出,吟诗对范家。”诗人手持藜杖(一种用植物或竹木制成的手杖)在山中漫步,吟咏着诗句,面向远方的朋友家。这两句不仅设定了诗人的生活场景,也表明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贵和对交流的渴望。

“相知从海峤,寄食向京华。”这里的“相知”指的是彼此了解和理解的深厚友谊,从遥远的地方开始,而现在诗人却寄身于繁华的都市中。这两句强调了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不受空间限制,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无奈。

“名宦成何报,清眸未纵赊。”诗人询问那些有名望的人物,他们的功业成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自己的眼睛(即心灵)依旧保持纯净,不为世俗的繁华所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他对于保持内心独立和清醒的坚持。

“临邛梦来往,雨雪满褒斜。”这里的“临邛”是指古代的一个地方,而“梦来往”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最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一种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和友情的抒发,以及对功名利禄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李频

李频
朝代:唐   字:德新   生辰:818—876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猜你喜欢

少年游·其二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0)

破阵乐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0)

闻雨

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

百年殊鼎鼎,万事秪悠悠。

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

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

(0)

送杨杰,并叙

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

归来平地看跳丸,一点黄金铸秋橘。

太华峰头作重九,天风吹滟黄花酒。

浩歌驰下腰带鞓,醉舞崩崖一挥手。

神游八极万缘虚,下视蚊雷隐污渠。

大千一息八十返,笑厉东海骑鲸鱼。

三韩王子西求法,凿齿弥天两勍敌。

过江风急浪如山,寄语舟人好看客。

(0)

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江山虽有馀,亭榭苦难稳。

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

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

天公争向背,诗眼巧增损。

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很。

海门浸坤轴,湖尾抱云巘。

葱葱城郭丽,淡淡烟村远。

纷纷鸟鹊去,一一渔樵返。

雄观快新获,微景收昔遁。

道人真古人,啸咏慕嵇、阮。

空斋卧蒲褐,芒屦每自捆。

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

我诗久不作,荒涩旋锄垦。

从君觅佳句,咀嚼废朝饭。

(0)

踏莎行.山居十首·其一

朝锁烟霏,暮凝空翠。千峰迥立层霄外。

阴晴变化百千般,丹青难写天然态。

人住山中,年华频改。山花落尽山长在。

浮生一梦几多时,有谁得似青山耐。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