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忆高僧坐夏堂,厌泉声闹笑云忙。
山重海澹怀中印,月冷风微宿上方。
病后书求嵩少药,定回衣染贝多香。
何时更问逍遥义,五粒松阴半石床。
忽忆高僧坐夏堂,厌泉声闹笑云忙。
山重海澹怀中印,月冷风微宿上方。
病后书求嵩少药,定回衣染贝多香。
何时更问逍遥义,五粒松阴半石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和心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趣。开篇“忽忆高僧坐夏堂”一句直接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而神圣的空间,"厌泉声闹笑云忙"则展示了高僧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这里,“高僧”是精神境界的象征,而“夏堂”则是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
接着,“山重海澹怀中印,月冷风微宿上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豁然。"山重海澹"暗示着远离尘嚣,而“怀中印”则是心灵之印,表明诗人将这种境界深深地铭记在心。"月冷风微宿上方"更进一步描绘出一个超脱物外的宁静夜晚。
在“病后书求嵩少药,定回衣染贝多香。”中,诗人提及了身体上的不适,但这种生理上的需求并未影响到他的精神追求。"嵩少药"显示了一种对自然疗愈的渴望,而"定回衣染贝多香"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品质的向往。
最后,“何时更问逍遥义,五粒松阴半石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逍遥游的向往,以及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状态。"五粒松阴半石床"构建出一个既简约又充满禅意的居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精神境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