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
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
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
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
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
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两句设定了时空背景,夕阳下的西海岸边,诗人面向东方,目送日落的情景。
接下来的"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则揭示了战争留下的痕迹。"傍岸"指的是靠近河岸的地方,而"砂砾堆"暗示着可能是古战场遗址的沙土积聚。"半和战兵骨"更直接地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死亡与毁灭,"半和"意味着长久的时间,"战兵骨"则是战争中牺牲士兵的遗骸。
最后两句"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继续强化了对战争的哀叹。"单于"指的是边塞或是游牧民族,而"竟未灭"表明这些部族仍然存在,并且可能依旧处于征战之中。"阴气常勃勃"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持续的、令人感到压抑的战争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战争遗迹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对于边塞生活的感受,以及对久战不息的哀叹。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死亡的深切体认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