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于兮后有杨,须眉男子两堂堂。
全忠自古难全孝,何况家亡与国亡。
前有于兮后有杨,须眉男子两堂堂。
全忠自古难全孝,何况家亡与国亡。
此诗《读于忠悯杨椒山两公行录不觉拍案》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通过对比于忠和杨椒山两位公卿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首句“前有于兮后有杨”,以“于”和“杨”代表两位公卿,点明了他们并列的地位,暗示两人皆为杰出人物。接着“须眉男子两堂堂”,赞美二人不仅在道德上高尚,在外貌上也英姿勃发,形象地描绘出他们的风采。
“全忠自古难全孝”一句,借古喻今,指出忠诚与孝顺往往难以兼得,这是历史上的普遍难题。这句话既是对古代忠臣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道德困境的反思。
最后,“何况家亡与国亡”,进一步深化主题,强调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个人的忠诚与牺牲更为重要。这不仅是对两位公卿行为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所有为国捐躯者的崇高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两位公卿事迹的简述,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深刻敬佩,以及对历史道德困境的深思。张家玉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对古代英雄的深情缅怀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前溪后溪两玉虹,半村半郭地百弓。
上有车盖青童童,下有一亩幽人宫。
筑亭方方罗十客,八面玲珑受风日。
楣间谁扁第一枝,雪里寒梅破孤寂。
我如爱竹王子猷,不问主人携共游。
衙声已送白鸟远,醉倒更为斜阳留。
马嘶人散桥南道,灯火匆匆城闭早。
一川风雨酒醒时,明月簿书尘压帽。
我本金精仙谪堕,雪崖劖天玉万个。
有时采药白云深,亦有樵夫看棋座。
湘波射鸭愁黄间,茅堂昼阴秋几闲。
前山有诗招不入,嗔我齧户铜龙环。
辱君三贶拜已重,又遣吟筒敲远梦。
今我闭户风月场,如看解鼋食指动。
乌丝弄笔摇松花,棘端破镞真当家。
石鼎章成色如土,穴居由来未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