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梁地客,忽及授衣天。
野静寒烟白,沙鸣暮雨悬。
飞龙过绝浦,立马看长川。
望望蘋花尽,鸥行若个边。
一为梁地客,忽及授衣天。
野静寒烟白,沙鸣暮雨悬。
飞龙过绝浦,立马看长川。
望望蘋花尽,鸥行若个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河上秋兴十首》中的第八首,描绘了秋天河上的景色和诗人的感触。首句“一为梁地客”表达了诗人作为客居他乡的人,此刻身处梁地(可能指某个地方)。接下来的“忽及授衣天”暗示季节已至深秋,人们开始准备冬衣。
“野静寒烟白,沙鸣暮雨悬”通过描绘野外的宁静和傍晚时分雨滴悬挂在沙上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清而冷寂的氛围。"飞龙过绝浦"运用比喻,可能是形容船只快速穿行在河流中,如同飞龙掠过远方的水岸。
“立马看长川”描绘诗人骑马远眺,凝视着那无尽的河流,流露出对远方的思索和怀想。最后两句“望望蘋花尽,鸥行若个边”,诗人望着随波逐流的蘋花,感叹时光流逝,鸥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引发他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日河景为背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的孤独感以及对家乡和未来的深深思考。
酌此杯中物,茱萸满把秋。
今朝将送别,他日是忘忧。
世乱方多事,年加易得愁。
政成频一醉,亦未减风流。
野出西垣步步迟,秋光如水雨呈丝。
铜龙楼下逢闲客,红药阶前访旧知。
乱点乍滋承露处,碎声因想滴蓬时。
银台钥入须归去,惜馀欢尽酒卮。
羡子清吟处,茅斋面碧清。
解憎莲艳俗,唯欠荻花幽。
鹭立低枝晚,风惊折叶秋。
赠君须种取,不必树忘忧。
家家门外庐山路,唯有夫君乞假游。
案牍乍抛公署晚,林泉已近暑天秋。
海潮尽处逢陶石,江月圆时上庾楼。
此去萧然好长往,人间何事不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