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重匝护金根,鸾驾从容下玉阍。
一雨隔宵清辇路,五云先晓覆桥门。
中天地迥乘龙御,在庙心劳想骏奔。
礼乐百年昭象设,衣冠三代蔼云孙。
拜瞻共识师模重,坐讲方知圣道尊。
履上仙班威咫尺,耳闻天语玉清温。
凤团赐茗公卿贵,鸡舌分香侍从恩。
敢谓文章非国运,故知笾豆有司存。
休风令遣群方动,盛事仍兼往代论。
从此六经功久大,须将覆载比乾坤。
翠华重匝护金根,鸾驾从容下玉阍。
一雨隔宵清辇路,五云先晓覆桥门。
中天地迥乘龙御,在庙心劳想骏奔。
礼乐百年昭象设,衣冠三代蔼云孙。
拜瞻共识师模重,坐讲方知圣道尊。
履上仙班威咫尺,耳闻天语玉清温。
凤团赐茗公卿贵,鸡舌分香侍从恩。
敢谓文章非国运,故知笾豆有司存。
休风令遣群方动,盛事仍兼往代论。
从此六经功久大,须将覆载比乾坤。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皇帝视察学府的盛大场景,充满了庄重与神圣的氛围。诗人李东阳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帝驾临时的庄严景象,以及其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学问的推崇。
首联“翠华重匝护金根,鸾驾从容下玉阍”,以“翠华”、“金根”、“鸾驾”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出行的豪华与尊贵,同时“从容下玉阍”则体现了皇帝驾临时的沉稳与威严。
颔联“一雨隔宵清辇路,五云先晓覆桥门”,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变化,巧妙地渲染了皇帝驾临的神秘与神圣,同时也暗示了皇帝的到来为学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颈联“中天地迥乘龙御,在庙心劳想骏奔”,进一步强调了皇帝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其对人才选拔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贤才的敬仰之情。
尾联“礼乐百年昭象设,衣冠三代蔼云孙”,通过“礼乐”、“衣冠”等词汇,展现了皇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对后世子孙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皇帝的英明与仁德,也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以及对知识与文化的深深敬畏。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