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祸烈兹土,举目无故观。
百里一空城,蓬蒿郁相蟠。
村妪土中出,肘肉伤雕残。
生长不识布,石灰暖我寒。
匍匐向前途,力尽酸肺肝。
苦菜萌已晚,采之不能餐。
撤屋备朝薪,露处难久安。
边境既流离,内地何由完。
宸聪听还卑,讨论穷众端。
减赋息长徭,万方用腾欢。
寇祸烈兹土,举目无故观。
百里一空城,蓬蒿郁相蟠。
村妪土中出,肘肉伤雕残。
生长不识布,石灰暖我寒。
匍匐向前途,力尽酸肺肝。
苦菜萌已晚,采之不能餐。
撤屋备朝薪,露处难久安。
边境既流离,内地何由完。
宸聪听还卑,讨论穷众端。
减赋息长徭,万方用腾欢。
这首诗名为《悯荒二首(其一)》,是明末清初诗人曹溶所作。诗中描绘了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以及百姓在困境中的悲惨生活。
首句“寇祸烈兹土”点明了背景——战争的残酷与破坏。接着,“举目无故观”、“百里一空城”、“蓬蒿郁相蟠”等句子,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战争后一片荒芜的场景,空城与茂盛的野草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表现了战争对土地和生命的摧残。
“村妪土中出,肘肉伤雕残”两句,将视角转向普通百姓,通过一位老妇人的形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老妇人从土中艰难地爬出,她的肘部因长期劳作而受伤,形象地描绘了劳动者的艰辛与痛苦。
“生长不识布,石灰暖我寒”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环境下人们生活的困苦。布料稀缺,石灰却能带来一丝温暖,反映了物资的极度匮乏,以及人们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状态。
“匍匐向前途,力尽酸肺肝”描述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挣扎求生的情景。他们被迫在泥泞中爬行,体力耗尽,内心充满了酸楚与疲惫。
“苦菜萌已晚,采之不能餐”表现了食物的极度短缺。苦菜虽已发芽,但无法充饥,反映了战争时期食物供应的严重不足。
“撤屋备朝薪,露处难久安”则揭示了人们为求生存不得不采取的无奈之举——拆毁房屋以获取燃料,夜晚只能露宿野外,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最后,“边境既流离,内地何由完”表达了对战争影响范围的担忧,不仅边境地区饱受战火,内地也难以幸免。而“宸聪听还卑,讨论穷众端。减赋息长徭,万方用腾欢”则寄希望于统治者能够听到民众的疾苦,减轻赋税,停止征役,使天下百姓得以欢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战争对社会和人民的巨大破坏,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进士不读书,明经不根义。
诟病君子儒,于今作文弊。
礼部右词赋,诸生窃科第。
从道不违人,追趋斯近利。
李生何为者,力学务逊志。
羞耻事章句,深湛刺经艺。
常惟天子贵,无大明堂位。
邈焉三代风,鲜矣百世继。
去圣日逾远,攻端非其致。
公玉既妄图,戴德亦缪记。
汉唐盛容典,规画不足示。
其间区区者,何暇盛德事。
确论无甚高,阔讲寖而坠。
披文会今古,援笔考同异。
面势本周官,纤悉探吕氏。
俛拾林甫长,仰擿康成盩。
昭发老生矇,冥符作者意。
圣期接千统,缛礼恢万祀。
无文既已秩,同节此云备。
宁当总章法,未揽云台议。
废兴有时合,聪明自民视。
成厦繄众材,至理岂一士。
南阙朝奏书,中朝夕鸣佩。
行矣无自遗,日中今可熭。
《累日前伏蒙袖书临访并小文编及明堂图披玩寻绎弥增景服偶书二百四十言以伸谢臆伏惟采览》【宋·叶清臣】进士不读书,明经不根义。诟病君子儒,于今作文弊。礼部右词赋,诸生窃科第。从道不违人,追趋斯近利。李生何为者,力学务逊志。羞耻事章句,深湛刺经艺。常惟天子贵,无大明堂位。邈焉三代风,鲜矣百世继。去圣日逾远,攻端非其致。公玉既妄图,戴德亦缪记。汉唐盛容典,规画不足示。其间区区者,何暇盛德事。确论无甚高,阔讲寖而坠。披文会今古,援笔考同异。面势本周官,纤悉探吕氏。俛拾林甫长,仰擿康成盩。昭发老生矇,冥符作者意。圣期接千统,缛礼恢万祀。无文既已秩,同节此云备。宁当总章法,未揽云台议。废兴有时合,聪明自民视。成厦繄众材,至理岂一士。南阙朝奏书,中朝夕鸣佩。行矣无自遗,日中今可熭。
https://shici.929r.com/shici/FFhQQV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