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来似诉屈原醒,阿堵于公颇不庭。
白水真人从断绝,丹元童子尚神灵。
秋眠簟未捐桃竹,晚食齑应胜韭萍。
肯美张苍肥若瓠,从来吟影只伶俜。
诗来似诉屈原醒,阿堵于公颇不庭。
白水真人从断绝,丹元童子尚神灵。
秋眠簟未捐桃竹,晚食齑应胜韭萍。
肯美张苍肥若瓠,从来吟影只伶俜。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标题为《次韵宾旸斋中独坐五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夜独坐时的孤寂与超脱之情。
“诗来似诉屈原醒,阿堵于公颇不庭。”这两句诗通过屈原和阿堵于公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的孤独与无奈。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精神在这里被用来比喻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不遇时宜的悲哀。
“白水真人从断绝,丹元童子尚神灵。”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道术修为的境界。白水真人和丹元童子的形象代表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超凡入圣的理想,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超然与对神秘力量的向往。
“秋眠簟未捐桃竹,晚食齑应胜韭萍。”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秋天的睡眠和晚上的进食,表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满足与平静。同时,这也暗示了一种隐逸自适的人生态度。
“肯美张苍肥若瓠,从来吟影只伶俜。”这里的“张苍”可能是指某种植物或景物,而“肥若瓠”则形容其饱满丰润。整句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诗人的艺术追求。而“从来吟影只伶俜”则强调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专注与执着。
这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既有对古代贤士的怀念,也有超脱尘世追求道术的心境,还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艺术创作上的专注。整体上,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抱玄远俗,不恋荣华。恬然滋味无加。
一片闲心物外,别有生涯。无为自然清静。
结些儿、密妙堪夸。丹田内,便拍塞塞地,白雪黄芽。
内有真阳锻炼,把元初根蒂,复变灵砂。
得见通明真性,似玉无瑕。
功夫十分圆备,访蓬瀛、步步烟霞。
空虚里,有金童玉女,迎入仙家。
人生七十,罕希寿数。我今四旬有五。
一个形骸,便是七分入土。
其馀晚霞残照,遇风仙、才方省悟。
好险咱,争些儿失脚,鬼使拖去。
本合阴司受苦,却如今,物外修行得做。
自在逍遥,掌握幽微妙趣。
枯树再生花卉,占长生、性命坚固。
将来去,向蓬瀛,添个仙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