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幢曾有梦,此日问津梁。
山色传清净,溪声出广长。
枝头梅子熟,窗外木樨香。
婚嫁何时毕,同来礼觉王。
石幢曾有梦,此日问津梁。
山色传清净,溪声出广长。
枝头梅子熟,窗外木樨香。
婚嫁何时毕,同来礼觉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禅意的画面。首联“石幢曾有梦,此日问津梁”,以石幢象征佛法的指引,引出今日探访之意,暗含对佛法深邃智慧的追寻与探索。颔联“山色传清净,溪声出广长”,通过山色和溪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心灵的净化与宁静。颈联“枝头梅子熟,窗外木樨香”,将自然界的季节变化融入其中,梅子的成熟与桂花的香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生命的成长与美好。尾联“婚嫁何时毕,同来礼觉王”,则以世俗生活中的婚嫁之事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佛法修行的追求,即在世俗生活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与觉王(佛教中指觉悟者)同在,体现了诗人对佛法智慧的深刻体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智慧的向往与实践,以及对内心世界和平静生活的追求。
吴囿游回日将暮,解缆随流认归路。
炮虾劈蟹聊具觞,临觞缓领舟行趣。
须臾璧月丽中天,照见长江隔江树。
满目秋光尽画图,中流击楫为君赋。
魏主诗台久已颓,壮观亭子空烟雾。
白沙江村不可寻,青莲高楼在何处。
但见江声日夜流,征鸿又向江南去。
江乡传舍今独存,我辈登临畅遐顾。
褰裳远引且未能,旷怀每借江山吐。
况复尊中酒不空,良辰恰与名园遇。
诸君此日须尽欢,莫使林峦笑空度。
阳燧烧空烈炎毒,倒喝亲看人代速。
芭蕉短尽桐叶焦,使我窗前草无绿。
愁死不遑遑计他,惊魂定后思娱目。
浣花老翁平生居,到处先栽数竿竹。
子猷不教一日无,坡仙宁可食无肉。
为爱虚中节复坚,森萃凉飙戛寒玉。
亭亭翠干齐荣枯,精神不畏霜风酷。
我性爱竹逾诸公,尘垢兼须竹浣浴。
相对静夜两忘言,明月高秋伴幽独。
苍根亲许移上林,讵有成言久不复。
君不见眼前繁卉渐枯凋,萧萧飒飒随狂飙。
老夫对此心烦劳,安得劲节排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