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一簇水中央,放棹蓉湖野趣长。
山色扑窗新翠活,涛声撼槛晚风凉。
千家灯火迷华月,四面檐铃语夕阳。
绝妙画图谁写得,凭栏惜少芰荷香。
楼台一簇水中央,放棹蓉湖野趣长。
山色扑窗新翠活,涛声撼槛晚风凉。
千家灯火迷华月,四面檐铃语夕阳。
绝妙画图谁写得,凭栏惜少芰荷香。
此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画卷。首句“楼台一簇水中央”,以简练之笔勾勒出水乡的独特景致,楼台与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接着,“放棹蓉湖野趣长”一句,通过行舟于蓉湖之上,进一步展现了水乡的自然之美和生活的闲适情趣。
“山色扑窗新翠活,涛声撼槛晚风凉”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色与涛声赋予了生命,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山色仿佛直接扑向窗户,展现出勃勃生机;晚风中的涛声则在栏杆前回响,带来一丝丝清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夜晚景象。
“千家灯火迷华月,四面檐铃语夕阳”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万家灯火与明月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温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四面的檐铃在夕阳的余晖中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声音,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活气息。
最后,“绝妙画图谁写得,凭栏惜少芰荷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之情。他认为这样的美景难以用言语完全描绘出来,只有亲自置身其中,才能深切感受到其绝妙之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芰荷香气的怀念,暗示了他对水乡生活的喜爱与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乡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幽宁静的自然风光与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读书策新功,子久勖此课。
蒲梢籋寒云,了不见坎轲。
深怀浃背耻,但欲袖手坐。
新诗忽来辱,快读起疲懦。
还疑正始在,欲突黄初过。
斯文未易到,吾党真可贺。
向来豫章法,政复如此作。
钮头三寸泽,子质况黄糯。
只今百尺的,已见一矢破。
更期十载后,凛凛谁子奈。
耆年日凋丧,我亦老寒饿。
奇穷不自惜,乃复珍此货。
但恐黄禾空,子驹谁秣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