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友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友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田园生活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淡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强调了家庭和谐、邻里相亲的重要性,这种和乐的氛围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理想。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描绘了一幅春日晴好的田园风光,其中“霁日”指的是雨后初晴的天气,“园林好”表现了自然景色之美,而“清明烟火新”则是对这一时节特有的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 这两句强调了通过文化交流增进友谊,以及品德高尚自然能赢得邻里之间的尊重和亲密。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描述的是诗人在家中享受宁静时光的画面,“池照窗阴晚”是对室内外景色的描绘,而“杯香药味春”则可能暗指诗人年事已高,对健康养生有所关注。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家园周围自然景物的美丽,花瓣如织的地面与探头窥视的鸟儿共同构成了一幅生趣盎然的画面。
最后,"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诗人通过提及传说中的桃源,表达了对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处心灵的避风港湾的愿望,并非要追求桃花源那般的世外桃源,只是希望能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找到宁静和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简单、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然美景与文化修养相结合的人生态度。
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
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免重来。
三条烛尽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
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
白莲千朵照廊明,一片升平雅颂声。
才唱第三条烛尽,南宫风月画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