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平城郭近山垠,丁令归时华表存。
五刹不闻留姓字,千年何独觅儿孙。
灵波渺渺云烟幻,僧塔累累草树繁。
谁共青山不生灭,鹤来应为问真源。
襄平城郭近山垠,丁令归时华表存。
五刹不闻留姓字,千年何独觅儿孙。
灵波渺渺云烟幻,僧塔累累草树繁。
谁共青山不生灭,鹤来应为问真源。
这首诗《来鹤亭》由清代诗人王尔烈所作,描绘了襄平城郭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之美,以及对历史遗迹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首联“襄平城郭近山垠,丁令归时华表存”,开篇即以辽阔的背景引入,襄平城与山峦相接,丁令归途中的华表依然屹立,既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痕迹。
颔联“五刹不闻留姓字,千年何独觅儿孙”,转而探讨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延续。五刹(可能指佛教中的五方佛)虽已逝去,却未留下姓名与事迹,千年之后,人们为何独独追寻先人的后代?此句蕴含了对生命意义和传承的深思。
颈联“灵波渺渺云烟幻,僧塔累累草树繁”,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与生机的画面。灵波在云烟中若隐若现,僧塔与茂盛的草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与宗教的融合之美。
尾联“谁共青山不生灭,鹤来应为问真源”,将视角引向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青山永恒,但生命却是短暂的,只有鹤这样的灵禽,或许能理解这世间万物的本质与起源。这一问,不仅指向自然界的奥秘,也触及了人类对于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生命和宇宙的感悟,既有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有对未来未知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梅萼将开,十月之交,君四十辰。
记春残密属,无辞丽制,秋深急索,为近佳辰。
蘸墨裁题,含毫又废,酬应于今懒绝伦。
终难却,念故人情重,未许逡巡。东亭作客多春。
感先世、论交谊最真。
每屏间设食,玉盘细,花阴取酒,金瓮醅醇。
昨过南庄,觅君昆弟,厚意居然类昔人。
题词去,倩当筵弦管,歌向嘉宾。
干莫锋难挫。羡才兼、辋川诗画,名流争播。
家住小园风物好,水屋居然似舸。
中只有、茶铛药裹。
怪石巉岩松树老,喜帘垂、无事趺跏坐。
松子落,岩花堕。北窗企脚闲高卧。
任朋来、谈仙说佛,都无不可。
屈指今冬周甲子,得丧兴衰俱过。
久已向、蒲团参破。
甲第轩车惊赫奕,总萤飞、一点须臾火。
游五岳,芒鞋作。
句占花先,春归雁后,消凝岁事如许。
绝怜开宝诗人,感时几萦别绪。
多情梅柳,似解惜、城南幽旅。
忆彩笺、迸泪题残,顿触乱愁千缕。
醉醒里、盛年暗度,歌哭外、旧游何处。
已拚书剑飘零,老怀倦裁秀句。
天閒一我,更愧尔、高三十五。
只小窗、慵梦桥西,约略岁朝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