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赵提官挽章·其一》
《赵提官挽章·其一》全文
宋 / 崔敦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典型前辈近,问学古人深。

有道祇藏韫,无言自陆沉。

忧民空白首,爱主只丹心。

远矣平生志,松风扫墓林。

(0)
翻译
典型的前辈已逝去,向古人的学问深深追寻。
他们有道义却隐藏内心,沉默中坚守真理。
忧虑民生直到白头,对君主只有赤诚之心。
一生的志向遥不可及,只在松风中扫过墓地的树林。
注释
典型:具有代表性的。
前辈:前代贤人。
问学:探求学问。
古人:古代的学者。
有道:有道德或智慧。
祇:只。
藏韫:隐藏内在的才能。
无言:沉默不语。
陆沉:深藏不露。
忧民:忧虑百姓。
空白首:直到白发苍苍。
爱主:忠诚于君主。
只丹心:只有赤诚的心。
远矣:遥远而难以实现。
平生志:一生的志向。
松风:松树间的风。
扫墓林:扫过墓地的树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崔敦礼所作的挽章,标题为《赵提官挽章(其一)》。诗中表达了对赵提官的敬仰和对其人品的深刻理解。首句“典型前辈近”,赞扬赵提官作为典范,接近于古代贤达的品质;“问学古人深”则强调他学问渊博,深入研究古人的智慧。接下来两句“有道祇藏韫,无言自陆沉”,揭示了赵提官内敛的性格,他深藏不露,沉默寡言,但内心却充满深厚德行。

“忧民空白首”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深深忧虑,尽管岁月流逝,头发已白,仍不忘忧国忧民;“爱主只丹心”则展现了他对君主的忠诚,他的赤诚之心如同朱丹一般鲜明。最后两句“远矣平生志,松风扫墓林”,以景结情,寓意赵提官高尚的志向如同松风般清冷,他的墓地周围只有松风相伴,象征着他的遗志将永远被后人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赵提官的品格与事迹,赞美了他的道德风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首深情而崇高的挽歌。

作者介绍

崔敦礼
朝代:宋   字:仲由   籍贯:河北   生辰:1160

敦礼,河北人。字仲由,本通州静海人,居溧阳。与弟敦诗同登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江宁尉、平江府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淳熙八年(1181)卒,官至宣教郎。有宫教集。爱溧阳山水,买田筑室居焉。其著作《刍言》编凡分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
猜你喜欢

东门晚望

青门聊极望,何事久离群。
芳草失归路,故乡空暮云。
信回陵树老,梦断灞流分。
兄弟正南北,鸿声堪独闻。

(0)

献淮南师(一作献李仆射)

鸡树烟含瑞气凝,凤池波待玉山澄。
国人久倚东关望,拟筑沙堤到广陵。

(0)

别郡后寄席中三兰(三妓并以兰为名)

淮淝两水不相通,隔岸临流望向东。
千颗泪珠无寄处,一时弹与渡前风。

(0)

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

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
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免重来。
三条烛尽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
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
白莲千朵照廊明,一片升平雅颂声。
才唱第三条烛尽,南宫风月画难成。

(0)

邗江逢欧桢伯学博余昨过广陵以夜半渡关失访

广陵关外路,夜半梦中过。
骑鹤人逢晚,听鸡客误多。
去来同雨雪,吏隐各烟波。
携得新诗别,相思日日歌。

(0)

书边事(一作书边行事,一作塞上行)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
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
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