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就凌云赋巳行,无烦怀刺谒公卿。
长安年少多轻薄,纵有交游不借名。
草就凌云赋巳行,无烦怀刺谒公卿。
长安年少多轻薄,纵有交游不借名。
这首诗《偶作》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于官场的一种独特见解和态度。
首句“草就凌云赋已行”,以“草就”形容诗作的迅速完成,“凌云”则象征着诗作的高远境界,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自信与豪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才华横溢,作品能够直冲云霄。
次句“无烦怀刺谒公卿”,“怀刺”即携带名片拜访官员,这里诗人说无需携带名片去拜见公卿,言外之意是自己已经不需要通过这些形式来获得名望或地位,可能是因为其作品已经足够响亮,或是其名声已经足以让公卿们主动寻求结识。
第三句“长安年少多轻薄”,“长安”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心,此处指代繁华的都市生活。诗人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中,年轻人往往浮躁轻狂,缺乏真正的才学和品德。这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也是对自身坚守品质的强调。
最后一句“纵有交游不借名”,意思是即便有朋友交往,也不需要借助他人的名气来提升自己的声望。这体现了诗人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不依赖他人,坚持自我价值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官场和世俗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己才华和人格的自信。通过对比年轻一代的浮躁与自己的坚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