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之姿,水月之像。大海之容,太虚之量。
受也的的无心,应也头头离相。
随缘有照兮妙而不痕,彻底亡依兮空而不荡。
云山之姿,水月之像。大海之容,太虚之量。
受也的的无心,应也头头离相。
随缘有照兮妙而不痕,彻底亡依兮空而不荡。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以自然景象和禅宗理念为素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融入宇宙的禅意。"云山之姿,水月之像"描绘了大自然的空灵与变化,"大海之容,太虚之量"则象征着宽广无边的心境。"受也的的无心,应也头头离相"强调了接受事物时的无执无念,应对事物时不执着于表象。"随缘有照兮妙而不痕,彻底亡依兮空而不荡"进一步阐述了禅者顺应自然、无我无依的修行境界,行迹虽在,心境却如水月般清澈,既有所照见又无所滞留。
整首诗以写真画像为引,通过赞美禅师的形象,传达出禅宗追求的内心宁静与智慧,体现了禅宗美学中的"空灵"与"寂照"之美。
问刘郎、天台归后,一帆花外春雨。
云迷洞口人何处,只见绿杨千缕。
忆杜宇、声声渔唱闻遥浦。寻芳寡侣。
看红露流香,丹霞似锦,暗逐落花去。
仙山里,可有垂髫儿女。风吹衣袂翩举。
武陵闻说秦人在,无异尘寰完聚。今几许。
魏晋渺云烟,莫道沧桑苦。丹青羡汝。
待访得桃源,木兰舟畔,添写一枝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