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付官奴论一通,千秋俯首有涪翁。
自怜无力收遗本,梁帝何尝擅折衷。
写付官奴论一通,千秋俯首有涪翁。
自怜无力收遗本,梁帝何尝擅折衷。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的《题二王帖(其二)》。诗中以“写付官奴论一通”开篇,描绘了将书法作品交付给官奴进行评述的情景,体现了对书法艺术的尊重与传承。接着,“千秋俯首有涪翁”,引用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涪翁(即颜真卿),表达了对古代书法大师的敬仰之情,并暗示了后世对这些大师作品的推崇和学习。
“自怜无力收遗本”,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无力收集并保存那些珍贵的书法遗作,流露出对无法亲自接触和研究这些经典之作的遗憾。最后,“梁帝何尝擅折衷”,通过引用梁帝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对书法艺术的严谨态度,即使在帝王之尊也应保持对艺术的公正评价,不偏不倚。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崇敬之心,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传承和公正评价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年过半百巳成翁,岭表一官如梦中。
野人炙皆竟何有,岐路亡羊老未通。
弥论大造笑元宰,节量此生非化工。
赤城玄圃乌乌在,问道鼎湖常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