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疏认鹿为山友,客少呼猿作野宾。
藏手泽书惭忝祖,食躬耕粟耻求人。
腹无点墨宁非懒,腰有重金未是贫。
已把朝冠挂神武,终身一幅华阳巾。
交疏认鹿为山友,客少呼猿作野宾。
藏手泽书惭忝祖,食躬耕粟耻求人。
腹无点墨宁非懒,腰有重金未是贫。
已把朝冠挂神武,终身一幅华阳巾。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三和·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独特的隐逸情怀和生活态度。
"交疏认鹿为山友,客少呼猿作野宾。"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诗人在林间寂静之地,与鹿相识成为了朋友;由于人迹罕至,他便以猿为伴,这种境界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藏手泽书惭忝祖,食躬耕粟耻求人。"
这里流露出诗人的自谦与内疚。他认为自己的书法不如先祖,因此感到惭愧;同时,他通过自己劳作(食躬)获得粮食,不愿向他人乞讨,这体现了诗人独立自强的品格。
"腹无点墨宁非懒,腰有重金未是贫。"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的心态。虽然腹中没有文学创作(点墨),但这并不代表懒惰;虽然腰间有重金,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会因此变得贪婪或依赖。
"已把朝冠挂神武,终身一幅华阳巾。"
诗人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放弃,他将象征官职荣耀的朝冠悬挂在神武之处,不再追求;同时,他终身只有一方华阳巾,这象征着他对物质生活的简朴与满足。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向往。
天竺峰西月几层,亭孤应忌俗人登。
山光晓射闻猿客,泉影秋摇倚树僧。
微雨洒台青有点,片云生石冷多棱。
斜阳更起题诗兴,还喜重来或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