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山中寺,境閒真意存。
瓦灯燃石壁,松叶暗柴门。
夜久无群动,诗成偶自言。
上方钟意早,山月落前轩。
独坐山中寺,境閒真意存。
瓦灯燃石壁,松叶暗柴门。
夜久无群动,诗成偶自言。
上方钟意早,山月落前轩。
这首明代诗人孙一元的《宿归云庵》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寺庙独坐的宁静夜晚。首句“独坐山中寺”,点出诗人身处清幽环境,孤独而静心。接着,“境閒真意存”表达了环境的闲适和诗人内心的纯净。瓦灯微照,石壁映现,细节生动:“瓦灯燃石壁”,暗示夜晚的简朴与禅意。松叶覆盖的柴门更添了几分寂静与自然的气息。
“夜久无群动”进一步渲染了深夜的静谧,连动物的声音都消失不见。诗人在此情境下创作诗歌,灵感涌现:“诗成偶自言”,流露出一种自我对话的意境。最后,以“上方钟意早,山月落前轩”作结,上方的钟声提示着时间的流逝,而山月的落下则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诗人沉浸在宁静与思考中,享受着这份与世隔绝的诗意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