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岭香台石磴斜,诸空缥缈送天花。
新开塔寺雄西郭,旧赐经幢出内家。
避暑亭前泉带雨,回龙殿下水明霞。
太平天子无巡幸,头白山僧诵《法华》。
半岭香台石磴斜,诸空缥缈送天花。
新开塔寺雄西郭,旧赐经幢出内家。
避暑亭前泉带雨,回龙殿下水明霞。
太平天子无巡幸,头白山僧诵《法华》。
这首明代诗人李东阳的《西山和许廷冕刘时雍汪时用三兵部韵五首(其五)》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祥和的山中景象。首句“半岭香台石磴斜”,以半山腰的香台和蜿蜒的石阶为背景,暗示了山势的陡峭和环境的清幽。"缥缈送天花"则运用了神话色彩,形容云雾缭绕,仿佛仙花飘落,增添了神秘感。
接下来两句,“新开塔寺雄西郭,旧赐经幢出内家”,描述了新建的塔寺雄伟壮观,坐落在城市的西部边缘,而那些由皇宫内廷赐予的佛经幢幢,则体现了历史的沉淀与皇家的恩典。
“避暑亭前泉带雨,回龙殿下水明霞”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清凉场景,避暑亭边泉水潺潺,映照着雨后的彩虹,景色宜人。"回龙殿"可能指的是皇家宫殿,殿下的流水在霞光下显得格外生动。
最后,“太平天子无巡幸,头白山僧诵《法华》”,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以及山中僧侣在这样的宁静中专心修行的情景。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展现了明朝时期社会的安宁与文化气息。
看纤云双月,湛河汉,夜声收。
正玉尘生风,银床坠露,凉叶飕飕。
襟怀静吞八表,莫登山临水易惊秋。
闲想多情宋玉,旧来空替人愁。
温柔。
乡解老秋不。
丝竹间秦讴。
向橙橘香边,持螯把酒,聊伴清游。
骚人自应念远,与黄花、评泊晋风流。
明日莼鲈兴动,待寻江上归舟。
爽气西来,玉削群峰,千杉万松。
望疏林清旷,晴烟紫翠,雪边回棹,柳外闻钟。
夜月琼田,夕阳金界,倒影楼台表里空。
桥阴曲,是旧来忠定,手种芙蓉。
仙翁。
心事谁同。
付鱼鸟相望一笑中。
向月梅香底,招邀和靖,云山高处,问讯梁公。
物象搜奇,风流怀古,消得文章万丈虹。
沉吟久,想依春树,人在江东。
和风乍扇,又还是去年,清明重到。
喜见燕子,巧说千般如人道。
墙头陌上青梅小。
是处有、闲花芳草。
偶然思想,前欢醉赏,牡丹时候。
当此三春媚景,好连宵恣乐,情怀歌酒。
纵有珠珍,难买红颜长年少。
从他乌兔茫茫走。
更莫待、花残莺老。
恁时欢笑,休把万金换了。
鸠雨催晴,遍园林、一番绿娇红媚。
柳外金衣,花底香须,消得艳阳天气。
障泥步锦寻芳路,称来往、纵横珠翠。
笑携手,旗亭问酒,更酬春思。
还记东山乐事。
向歌雪香中,伴春沈醉。
粉袖殢人,彩笔题诗,陶写老来风味。
夜深银烛明如昼,待归去、看承花睡。
梦云散,屏山半熏沈水。
灯火烘春,楼台浸月,良宵一刻千金。
锦步承莲,彩云簇仗难寻,蓬壶影动星球转,映两行、宝珥瑶簪。
恣嬉游,玉漏声催,未歇芳心。
笙歌十里夸张地,记年时行乐,憔悴而今。
客里情怀,伴人闲笑闲吟。
小桃未静刘郎老,把相思、细写瑶琴。
怕归来,红紫欺风,三径成阴。
日软风柔,望暖江连岛,晴绿平川。
寻芳拾蕊,胜伴陌上鲜妍。
玉骢归路,记青门、曾堕吟鞭。
人去后,庭花弄影,一帘香月娟娟。
追念旧游何在,叹佳期虚度,锦瑟华年。
博山夜来烬冷,谁换沉烟。
屏帏半掩,奈梦云、不到愁边。
春易老,相思无据,闲情分付鱼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