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春风日丽,景物自多奇。
露湿竹间草,泉侵松下岐。
落红飘碎缬,空碧罥游丝。
登览逢真境,都忘足力疲。
山春风日丽,景物自多奇。
露湿竹间草,泉侵松下岐。
落红飘碎缬,空碧罥游丝。
登览逢真境,都忘足力疲。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万岁山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首句“山春风日丽”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春风吹拂,阳光明媚,为后续景色的描绘铺垫了温暖而明亮的背景。接着,“景物自多奇”一句,点明了此处景致的独特与不凡。
“露湿竹间草,泉侵松下岐”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春日清晨的静谧与清新。露珠在竹叶和草尖上闪烁,泉水轻轻流过松树下的小径,每一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韵律。
“落红飘碎缬,空碧罥游丝”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与层次感。落花随风飘散,如同碎缬般点缀着地面,而碧空中则缠绕着游动的细丝,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画面。
最后,“登览逢真境,都忘足力疲”表达了诗人沉浸于美景之中的感受,即使行走劳顿也全然忘却,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山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太初一点,本灵明、元自至纯无亲。
执着些儿千里远,悟得只消时霎。
方寸中虚,纤尘不立,何用调庚甲。
承当得去,目前方信无法。
个中显诀难传,无名可唤,贵在心通达。
信手拈来君荐取,无罅岂容针*。
人我山头,是非海里,更要知生杀。
养其无象,忘形灵地开发。
观复工夫,要默默、存存固守。
静极中一动,便通玄牡。
惚恍中间情合性,虚无谷里奇投偶。
我今将、向上祖师机,为君剖。
说话底,非干口。
把物底,非干手。
那没脚童儿,会翻筋斗。
解得个些奇特处,自然勘破无中有。
问西来、的的意云何,擘鼻*。
成仙捷径,在玄关、一窍四通八达。
说与学人先立志,悟后只消时霎。
可笑迷徒,不求师指,执着旁门法。
般精般气,到头都是兜搭。
争知大道堂堂,坦平蓦直,也要师开发。
会得善行无辙迹,玄牝自然开阖。
一念无生,谷神不死,九转功周币。
脱胎归去,大罗天上行蹋。
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
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
睡法既能知止趣,便于睡里调神气。
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会。
身虽眠,性不昧。
目虽睡内不闭。
向熟睡中间,隐帖帖地。
一枕清风凉彻骨,梦于物外闲游戏。
觉来时、身在广寒宫,抱蟾睡。
雷在地中复,山下出泉蒙。
明斯二理,自然造化合玄同。
密密至虚守静,便见无中妙有,九穷一齐通。
直下承当去,个是主人公。
莫着无,莫着有,莫着空。
疑团打就,只今突出妙高峰。
拨置纷纷外境,收拾灵灵底个,生化了无穷。
毕竟作么道,日向岭东红。
学佛学仙,参禅穷理,不离玄牝中间。
可怜迷谬,往往□相瞒。
一味寻枝摘叶,徒坐破、几个蒲团。
堪伤处,外边寻觅,笑杀老瞿昙。
些儿真造化,诚能亲见,胆冷心寒。
定庵高士,好向定中参。
看破娘生面目,把从前、学解掀翻。
真空透,髑髅迸破,真主自离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