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涛千叠阁千层,衔尾相随尽室登。
稠树蔽山闻杜宇,午烟薰日食嘉陵。
频题石上程多破,暂歇泉边起不能。
如此幸非名利切,益州来日合携僧。
江涛千叠阁千层,衔尾相随尽室登。
稠树蔽山闻杜宇,午烟薰日食嘉陵。
频题石上程多破,暂歇泉边起不能。
如此幸非名利切,益州来日合携僧。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深远的山林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开篇“江涛千叠阁千层”两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连绵不断的江水与层叠的山势,从视觉上给人以深邃感。
紧接着,“衔尾相随尽室登”一句,则描写了诗人跟随溪流,穿行于密林之中,直至屋宇之间,展现了一种探幽寻秘的情怀。这里的“衔尾”指的是溪水如蛇般蜿蜒曲折,“相随”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顺应和融入。
以下两句,“稠树蔽山闻杜宇,午烟薰日食嘉陵”,通过对树木茂密与鸟鸣声响的描绘,再现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其中“午烟”可能是指阳光透过树梢的斑驳光影,给人以温暖和安宁之感。
诗中的“频题石上程多破,暂歇泉边起不能”,则转换了语境,从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转向个人内心世界的体验。这里的“频题”可能指的是诗人在石头上留下的足迹或墨迹,“程多破”则暗示了行走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接着的“暂歇泉边起不能”,表达了一种停下脚步,坐在泉水旁,内心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感慨。
末两句“如此幸非名利切,益州来日合携僧”则是诗人对现世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未来某一天与僧侣同行,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这里的“如此幸非名利切”,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不为名利所动的情怀;而“益州来日合携僧”则预示着诗人对宗教信仰或禅修生活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春已将酣,三径萧条,小园乍窥。
尽蜂喧蝶闹,难寻香信,燕忙莺懒,空负花期。
柳渐舒黄,草才萌绿,春到贫家也自迟。
清明后、是花风第几,未见桃枝。江南漫说芳菲。
便咫尺、相看风景殊。
怅人间天上,迢迢良晤,云阶月地,暗暗相思。
瀛海波回,云司月冷,一十三年心事违。
徘徊久、愿东风莫误,红药开时。
恨煞人生,髫龄易过,几年同笑同颦。
征帆开后,闲想到黄昏。
多少香闺旧事,空赢得、岁月犹存。
销魂处,柳棉荡日,病起见残春。
何人传妙笔,月添风采,花助精神。
道梦里,常逢毕竟非真。
此际披图见也,易当日、未扫眉痕。
云山外,近来乐否,无计共芳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