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其五》
《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其五》全文
宋 / 陆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市井初传为一空,直疑伊洛谩当中。

别承仙掌非时露,剩占薰弦几日风。

自愧霜髭难更黑,谁怜粉面不长红。

岂惟画史愁传貌,兼使诗人费尽功。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佃所作的《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中的第五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芍药花再次盛开的景象,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自然更迭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市井初传为一空”,描绘了城市中突然变得空旷的景象,暗示着某种变化或事件的发生。接着,“直疑伊洛谩当中”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市井的空旷与伊洛(古代两条著名的河流)的水流进行对比,表达了一种空虚与失落的情感。

“别承仙掌非时露,剩占薰弦几日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芍药花在非季节性露水和微风中的独特姿态,暗示了花朵的美丽与短暂,同时也隐含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自愧霜髭难更黑,谁怜粉面不长红。”诗人通过自我的形象来表达对时间无情的反思,霜白的胡须难以恢复黑色,美丽的面容也难以保持红润,暗喻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岂惟画史愁传貌,兼使诗人费尽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描绘如此美景的困难和挑战,不仅画家在描绘时会感到困扰,诗人也在努力捕捉和表达这种美,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对美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再次盛开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时间、生命、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介绍
陆佃

陆佃
朝代:宋

陆佃,宋熙宁三年(1070)进士,授蔡州推官、国子监直讲。元丰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时徙知邓州、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命修《哲宗实录》。后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副宰相)。家贫苦学,映月读书。过金陵受教于王安石。安石当问新政于佃,佃曰:“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熙宁三年(公元一〇七〇年),擢进士甲科,调蔡州推官召为国子监直讲。安石以佃不附已,专付之经术,不复咨以政。徽宗时,为尚书右丞。每欲参用元祐人才,遂低佃名在党籍,能为中大夫,知亳州。
猜你喜欢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六此君亭

绿竹不可数,孤亭一倍幽。
色分岩石润,梢出涧松修。
雪节寒方见,春萌旱不抽。
故山多此物,长恨未归休。

(0)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五高斋

金陵佳处自无穷,使宅幽深即故宫。
楼殿六朝遗烬後,江山百里旧城中。
雨余尚有金钿落,月出长窥粉堞空。
看尽一城怀古地,兹游恨不与君同。

(0)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七见江亭

江水信浩渺,连山巧蔽亏。
端能上嶮绝,故自识津涯。
灭没樯竿度,飘摇鹭羽迟。
何人倚舟望,亦爱此峰危。

(0)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三凤凰台

凤鸟久不至,斯台空复高。
何年种梧竹,特地翦蓬蒿。
白水来无际,青山转几遭。
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0)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四濯缨庵

临池濯足惜泉清,缨上无尘且强名。
横木为桥便独往,结茅依岛类天成。
往还渐少人谁识,寝食无为身转轻。
有似三吴朱处士,钓鱼谁与话西征。

(0)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一掬泉轩

卜筑高深已有山,起居清润可无泉。
穿墙白练秋声细,照屋清铜晓色鲜。
已放鱼虾嫌跳掷,更除苹藻任漪涟。
只应明月中霄下,长共禅心相向圆。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