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苍何嶙峋,列秀青可数。
产兹梁栋材,文艺溯东鲁。
天文知谶纬,承云遂腾翥。
不负槐花秋,勋名策天府。
括苍何嶙峋,列秀青可数。
产兹梁栋材,文艺溯东鲁。
天文知谶纬,承云遂腾翥。
不负槐花秋,勋名策天府。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刘伯温所作,名为《百哀诗》之四,通过“括苍何嶙峋,列秀青可数”两句开篇,描绘了括苍山的雄伟与秀美,山峦起伏,绿意盎然。接着,“产兹梁栋材,文艺溯东鲁”赞颂了括苍山孕育出的栋梁之才,他们的文学艺术成就可追溯至孔子所在的鲁地,寓意深远。
“天文知谶纬,承云遂腾翥”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些人才的赞誉,认为他们深谙天文,预知未来,如同云中之龙,展翅高飞,象征着他们的才华与命运的辉煌。最后,“不负槐花秋,勋名策天府”则强调了这些人才在秋天收获的季节里,不仅不负韶华,更是在功勋卓著后,名垂青史,荣耀于天子的府邸之上。
整体而言,此诗借景抒情,寓言喻理,既赞美了括苍山的自然风光,又歌颂了其中人才的杰出贡献和不朽功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五分秋色到银河,应是蟾蜍浴细波。
握手相期千里共,举头无柰片云何。
愁边幸自逢欢伯,清处何须著艳娥。
未可来宵倦游赏,光辉依旧向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