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洗月逾洁,气寒光转幽。
露萤不自夜,风树已先秋。
烹茗籁遥起,拂琴泉暗流。
清宵形对影,身世两虚舟。
雨洗月逾洁,气寒光转幽。
露萤不自夜,风树已先秋。
烹茗籁遥起,拂琴泉暗流。
清宵形对影,身世两虚舟。
这首清代诗人黄任的《暑雨后坐月》描绘了雨后月夜的清新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雨洗月逾洁”形象地写出雨后的月亮更加明亮洁净,如同被雨水洗涤过一般。接着,“气寒光转幽”描绘了空气因凉意而显得更为清冷,月光也因此变得更加深邃幽静。
“露萤不自夜,风树已先秋”通过露水中的萤火虫和微风吹动的树叶,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夏天即将过去,秋天的脚步悄然而至。诗人以自然景物的变化寄寓时光流逝的感慨。
“烹茗籁遥起,拂琴泉暗流”两句,通过煮茶的声音和泉水的流动,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诗人在此时品茗抚琴,享受着这份独处的清寂。
最后,“清宵形对影,身世两虚舟”表达了诗人独自在月夜中,身影与月影相对,感到自己仿佛是漂泊在生活之海上的孤舟,流露出淡淡的孤独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况味的深刻体悟。
刺促何刺促,江上秋风破茅屋。谁怜杜少陵?
长歌之哀甚于哭。
故山可望不可归,髑髅台高春草绿。
浮云滓日竟谁洗?烈火连天势难扑。
三农不复把锄犁,风雨荷戈城上宿。
于戏人生有子作征夫,不如返哺林间乌。
结搆陵紫烟,玲珑望青巘。
花开一水明,松暝众壑晚。
惊麇隐还见,长萝披复卷。
既同风中咏,复此林下宴。
流眄属淹延,言归犹缱绻。
谁言薄当世,暂欣尘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