埏氏初凝土,陶人为凿坏。
千年火气尽,一晌黑甜来。
金玉徒奢制,松榴逊朴材。
谁云碍稳寐,藉可至蓬莱。
埏氏初凝土,陶人为凿坏。
千年火气尽,一晌黑甜来。
金玉徒奢制,松榴逊朴材。
谁云碍稳寐,藉可至蓬莱。
这首诗《咏宋瓷枕》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对宋瓷枕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瓷器艺术的独特见解与欣赏。
首句“埏氏初凝土”以“埏氏”借指制陶工匠,形象地描述了瓷器制作的初始阶段,泥土在工匠的手中逐渐成型。接下来,“陶人为凿坏”进一步说明了从泥坯到成品的制作过程,体现了匠人的辛勤劳动和技艺。
“千年火气尽,一晌黑甜来。”这两句巧妙地将瓷器烧制的过程与时间的流逝联系起来。瓷器在高温中经过长时间的烧制,最终呈现出其独特的光泽与质地,而这一过程仿佛是时间的沉淀,让瓷器拥有了永恒之美。
“金玉徒奢制,松榴逊朴材。”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赞美了宋瓷枕的朴素之美。他认为,虽然金银珠宝可以制成奢华之物,但相比之下,松木与石榴等自然材料制成的器物更显质朴与真实,更能体现自然之美。
最后,“谁云碍稳寐,藉可至蓬莱。”这两句表达了对宋瓷枕的赞叹之情。诗人认为,尽管枕头看似平凡,但它却能让人在梦中畅游仙境,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满足,如同到达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宋瓷枕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瓷器的工艺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艺术和谐统一的追求。